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Kuntze凋落物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黄顶菊入侵的林地、荒地、沟渠与农田4个典型生境为样地,其中,对照植物分别选择河北杨(Populus X hopeiensis Hu&Chow)、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与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采用凋落袋法与环刀法调查了黄顶菊凋落物中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探讨黄顶菊入侵后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Tullgren法分离了凋落袋中地表土壤无脊椎动物种类和数量,调查表明,在林地、荒地、沟渠和农田4种生境中共捕获地表土壤无脊椎动物17466头,隶属1门8纲18目,在所调查的4种生境中蜱螨目(Arachnoidea)和啮科(Psocidae)为优势类群。进一步分析表明,黄顶菊凋落物的分解速率高于对照植物分解速率,且各月份凋落物分解速率动态与地表土壤无脊椎动物数量变化动态呈显著相关,黄顶菊凋落物中的地表土壤无脊椎动物数量高于同生境对照组。多数月份黄顶菊凋落物中的地表土壤无脊椎动物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高于同生境对照组,并且在黄顶菊生长盛期差异显著,7~9月潮湿的环境能加速凋落物的分解,为地表土壤无脊椎动物提供更好的食物来源。植被覆盖稳定的生境条件更有利于地表土壤无脊椎动物的生存,黄顶菊在不同生境对地表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与人为干扰程度有关,这种影响在人为干扰较小的荒地与沟渠生境中更为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农田生境与林地生境中相似性程度最高,与沟渠生境地表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差异最大。采用环刀法调查了林地、荒地和沟渠3种生境黄顶菊凋落层中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在所调查的3种生境中,共捕获土壤无脊椎动物54315头,隶属2门10纲17目。其中蜱螨目和弹尾目(Collembola)为3种生境的优势类群。通过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与凋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表层腐殖土的主要养分指标进行典范对应分析,发现黄顶菊凋落物与对照植物凋落物主要营养成分差异显著,黄顶菊凋落物通过改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等养分含量,进而影响土壤无脊椎动物优势类群与常见类群的分布,最终引起土壤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升高。黄顶菊植株及其凋落物能为优势类群提供更好的栖息地和隐蔽所,黄顶菊在不同生境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不同,主要与黄顶菊群落及对照植物、伴生植物群落的生长情况有关,荒地与沟渠生境中黄顶菊植株茂盛并形成单优群落,因此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要强于林地生境。
其他文献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条锈病流行区,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流行区系。由于小麦条锈菌尚未发现有性阶段,无法通过有性杂交进行致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大豆疫病又被称为大豆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引起的一种可以侵染大豆各个生育时期并且极具破坏性,对产量造成严重损失的大豆病害。大豆疫病在我国各地方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创新创造是一切事物提质提效、发展进步的源泉与动力,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人类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现下,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在与时俱进,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实现企业可持
期刊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强调了“要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质量建设运行县级融媒体中心,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世界性分布的威胁农业生产的主要病原物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的重要植物检疫对象。该病害严重威胁我国保护地蔬菜和果树的生产。由防治根结线虫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