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于20世纪60年代施行,目前仍是复杂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方式。因为冠状动脉(冠脉)解剖复杂,走行比较多变,个体化差异比较大,很多时候心脏表面覆盖脂肪,对于冠脉位置及走向判断及寻找有很大困难,过多的搬动心脏,尤其是在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中,会导致心律失常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明显变化。甚至会术中转至体外循环辅助停跳下冠脉旁路移植术。为了术前能够更直观了解冠脉狭窄情况、狭窄部位及局部解剖结构,并指导术中的靶血管定位及相关操作,本研究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1:1冠脉模型,将其应用于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规划,取得良好疗效,并给术者带来便利。目的: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患者冠脉1:1模型,对冠脉模型进行精准测量,将冠脉模型与冠脉CTA三维重建结果以及冠脉造影进行比对,对比其测量值是否一致,并观察冠脉狭窄位置及其重要分支的位置;了解冠脉具体形态,确定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脉(RCA)等的位置;定位狭窄部位。确定远端吻合口即旁路移植靶点的位置,并做好标记。测量冠脉近端吻合口到冠脉远端吻合口距离,测量吻合口处冠脉直径。进行手术规划,模型上定位旁路移植靶点,测量主动脉近端吻合口至靶点距离。术中根据模型测量的数据及定位狭窄部位,定位实际旁路移植靶点,选择合适长度的大隐静脉。改良传统冠脉旁路移植术,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冠脉旁路移植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将36例冠脉多支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借助3D打印技术打印出1:1冠脉模型用于辅助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对照组采用常规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均康复出院。手术时间(观察组146.60±7.51min Vs对照组156.00±7.70min,p<0.05),术后引流量(观察组81.65±12.05ml Vs对照组92.63±18.60ml,P<0.05),ICU监护治疗时间(观察组51.08±4.26 h Vs对照组54.21±4.88 h,P>0.05),术后住院天数(观察组6.46±0.65 d Vs对照组6.55±0.84d,P>0.05),下肢大隐静脉切口长度(观察组30.08±3.15 cm Vs对照组33.68±2.58cm,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全部一次关胸,胸部切口及大隐静脉切口愈合佳。观察组术中术后未输注红细胞,对照组输注红细胞2例。结论:借助3D打印技术进行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的效果较好,且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患者心功能及切口恢复较好。降低手术风险,适用于复杂冠脉病变患者的治疗,其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