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多义性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ter635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均充满内在的张力和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构成了贾平凹小说的多义、混沌的美学特征,使贾平凹的长篇有着极大的阐释空间。本文分别从艺术性、思想性、思想根源和价值判断四个方面来论述贾平凹长篇小说多义性的表现、原因与意义。  第一章,分别探讨贾平凹作品中中国与西方叙事手法的综合运用、写实与意象手法的穿插互补、审美与审丑等美学风格的对立与统一。贾平凹的叙事,从语言上看,极具中国古典文学的韵味;从结构方面看,他追求的是如同《红楼梦》、《西厢记》式的“混茫”风貌,也可以说是中国的;但在叙事方面,他却在不断吸收西方的“焦点透视”式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态度,这似乎形成了矛盾。此外,意象在贾平凹小说中有着突出的地位,这无疑是继承了古典文学的传统,但他的那种自然主义式的写实风格,似乎又有着西方的渊源。还有贾平凹1990年代以后的美学转向,由前期的审美主义者变为审丑主义者,无疑分别受到了中国和西方的美学思潮的影响。  第二章,分析贾平凹长篇小说的思想和主题,主要是从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男权与女性的视角考察贾平凹思想的对立与统一。贾平凹曾被人称为“20世纪最后一个士大夫”,无论是思想还是文风,都具有传统色彩,但自1990年代以来,面对社会的转型,贾平凹长篇,如《废都》、《高老庄》、《土门》、《秦腔》等,多表现传统与现代的尖锐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作家对时代、社会的关注,对传统与现代问题的反思。而在这个过程中,作家的立场往往充满了矛盾和悖论: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又不乏批判,既有对现代性的拥抱,又不乏质疑。  第三章,深入分析贾平凹长篇的思想根源和创作资源,进而探求贾平凹长篇小说多义性的原因与意义。贾平凹的小说出现如此众多的内在矛盾,其原因是深刻的、复杂的。从外因来看,这里既有时代的、地域的原因,也有作家个性方面的原因;既有文化历史的原因,也有社会政治方面的原因。而从内因分析,贾平凹的思想中,既有儒家的积极用世精神,又有道家的悠然自得的相对超脱,有时又不乏禅宗的寂静天成。本文将其概括为“儒学为体”,“老庄为用”,“佛禅为魂”三个方面结合作品进行了论证。儒道禅诸种思想既相互冲突,又彼此相溶,相反相成,最终形成了贾平凹长篇的广阔阐释空间。  第四章,就贾平凹长篇小说艺术性、思想性等方面的多义性试图作出价值判断。总体上说,本文对于贾平凹多年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对贾平凹关于传统的、民族的、现代的、城市的与乡村的等等方面的思考,均持肯定态度。但对于贾平凹在长篇创作中的一些审美方面的不合时宜的倾向,以及思想中保守、落后、矛盾、消极的方面亦作出批判。
其他文献
本文尝试借鉴认知语言学、语法学、语用学等相关理论对汉语移就修辞作全方位的立体考察,以揭示其运作规律——即它是如何以特定的修辞结构实现表达意图的。与传统的经典范畴
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法国人,是19世纪现代派的先驱者,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开山鼻祖。 他早年的创作主要是写艺术批评,他笔锋犀利、见解独到、剖析深刻
早在几年前,26岁的关明就时不时的腰疼,有时连带着大腿也疼,他去骨科看过没什么问题,所以每次贴点膏药缓解一下就算了。前不久,晨起剧烈的腰疼让关明再次去骨科就诊,医生表示是腰脱,做点治疗就可以。没想到的是,治疗后非但没缓解反而加重了,直到几天前关明下不了床了,被120送进了医院。这次,经过X光、磁共振等进一步仔细的检查,结果显示,关明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  误诊率极高,患者常走错科室  在强直性脊柱
“陕军东征”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厚的文化基础。陕西古称“三秦”,秦人在此创造了辉煌的“三秦文化”。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给秦人留下了崇尚农耕、入世济世、求实求变、兼收并蓄的
建国初期的杂文论争既体现出杂文家的创作追求也反映出创作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要不要杂文,要什么样的杂文,怎样创作杂文”是建国初期杂文论争的焦点,这些论争最终又以要
本论文从校勘、训诂、音韵三方面对戴震的《方言疏证》进行研究。  在校勘研究方面归纳了《方言疏证》的校勘内容和校勘方法,总结了戴震的校勘特色,并进一步对戴震校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