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校勘、训诂、音韵三方面对戴震的《方言疏证》进行研究。 在校勘研究方面归纳了《方言疏证》的校勘内容和校勘方法,总结了戴震的校勘特色,并进一步对戴震校改内容进行逐条评议。《方言疏证》的校勘并不局限于对《方言》讹误的校正,它还涉及对郭注以及征引材料的校订。戴震综合运用了各种校勘方法。他不仅据曹毅之本和永乐大典本对当时通行本进行了对校,还将《方言》和郭注视为一个整体,实行前后互证,正文与注文互证。戴震更多地是利用自己坚实的小学功底和广博的文献材料进行理校和他校,并且勇于论定是非,正讹补漏,同时还随文总结误例,指导后学,形成鲜明的校勘特色。本章重点是结合传世文献、后人《方言》研究成果以及现代方言,对戴震校改内容进行逐条考察分析,统计出正确率。 在训诂研究方面归纳了《方言疏证》的训诂内容和训诂方法,并对《方言疏证》因声求义法、系联的异文、引用书目和语法观念进行了专题研究。《方言疏证》的训诂内容不仅包括疏通词义、注明音读、解释名物,还分析文献引证与《方言》之间关系。戴震所用的训诂方法主要有:以形求义法、因声求义法、汇综群籍法和引申推义法数种。因声求义之训诂方法是《方言疏证》的精髓,本章专列一节从戴震因声求义理论的提出、因声求义的表述形式及其作用几个方面讨论戴震因声求义的方法。参考异文和博综群籍是戴震训诂的又一大特色。本论文从异文的来源、异文的关系和异文的作用几方面研究了《方言疏证》系联的330多组异文,还从引用书目和引书体例两方面对戴震所引用的100多种书目作了考察。从《方言疏证》的训诂言语可以看出戴震的语法观念,论文以具体材料证明戴震对词性和构词方法已有清晰的认识。 在音韵研究方面,主要是通过对戴震系联的方言音变词、通假字以及联绵词的异体形式进行语音分析,找出音转材料,然后总结出声转、韵转规律。 基于以上研究,论文最后一章总结了《方言疏证》对扬雄《方言》的贡献,《方言疏证》在方言学史上的地位。同时从校勘和训诂两方面讨论了《方言疏证》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