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股政策、盈余管理与审计独立性关系研究——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如配股政策、ST、PT政策等)的刚性政策,诱发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而这种政策刚性通过压力传导机制影响到提供外部监督和鉴证的注册会计师(CPA)的审计行为。脱离这一背景而孤立地研究中国CPA的审计行为以及其审计独立性问题,这样的研究结论容易误导我们的审计理论和实践。遵循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风险导向审计)中一个重要概念--审计重要性水平,公司经营风险、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意见类型三者之间存在下列因果关系:公司经营风险提高,审计师倾向于降低审计重要性水平,给定同样的盈余管理水平,较之于低风险的公司,高经营风险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增大。遵循上述思路,本文将审计重要性水平纳入上述研究框架中来考察配股政策诱发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审计独立性问题。 本文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文献回顾,第三章从配股政策对净资产收益率计算方法的变化出发,在总结以往盈余管理研究所使用的财务指标的缺陷基础上,构建了文中使用的新财务指标,并对2001-2005年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配股公司的盈余质量在提高,盈余管理行为在逐步减弱。第四章对配股区间公司的审计独立性缺失提出疑问,本部分主要为理论分析,为后一章的实证研究作铺垫。第五章选用2001-2005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总应计利润替代法、带长期投资项的截面Jorles模型和带长期投资项的调整的KS模型三种方法计算操控性应计利润。通过同等经营风险水平下标准审计意见组的操控性应计利润与非标意见组的对比,估计审计师设置的重要性水平,并通过对配股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统计,研究发现配股公司的确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但由于其操控性应计利润并未达到审计师设置“重要性水平”的界限,所以研究结论并不支持审计师对配股企业的独立性缺失的观点。第六章为研究结果和研究局限。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中央政府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区域经济的方针。产业的区域转移则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途径,因此,有必要对
随着全球电信市场逐步走向开放化,新技术引入、新业务推陈出新,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电信业的体制改革、重组上市等因素,使国内电信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
基于对完善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有效策略的研究,首先,阐述计算机网络基本内容.然后,分析计算机网络维护,具有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信息安全等重要作用.最后,为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14分)  【甲】(选文《马说》略,见课本。)  【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①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②。”陈日:“武王式③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人品高洁。②廨(xie):官署。③式:通“轼”,车前横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