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滹沱河是子牙河系最大的支流,流域跨山西、河北、天津三省市,是北方较为重要的河流,更是河北省内重要的河流。滹沱河在我国古代历经几次迁徙,其支流在河北省内开始增多。每逢雨季,多发生洪涝,给流域内带去较多灾难。滹沱河水患在明清发生次数最多且频率高危害大,每五十年甚至十几年就有波及多个县的水患发生。地域分布东西部少中部多,同时水患也促使水道改道。滹沱河因所处地理位置导致先天条件不足,土质疏松、泥沙沉积,河床日益增高,加上雨季集中、支流分布不均所以易发生水患。历朝不断积累前朝水患治理经验,积极进行灾后重建,治理上愈发未雨绸缪,具有主动性和规划性。治理主要体现在“堵”和“疏”,通过堤坝建设和疏导河道来防患和治理水患。此外,对冶河、漳河的引水分流来分减滹沱河势的思路愈发成熟。宋代治河主要人物是程昉,他从修筑堤坝、引水入河、塘泺填淤等方面整治滹沱河。元明清主要治河人物有郭守敬、刘中立、顾问、方观承、柴潮生、杨廷璋等。他们提出了“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治河理念,并对滹沱河治理有着较为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