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农区普遍存在“一户多宅”现象,造成宅基地资源大面积闲置浪费,制约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并阻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改善,影响传统农区乡村振兴的顺利实现。国家自2015年起在全国15个县(市、区)进行宅基地退出制度改革试点,期望有效改善农村宅基地闲置低效问题。农村宅基地完全退出涉及农户生计转型、身份转变、文化适应等问题,引起广大学者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相比而言,宅基地的非完全退出,尤其是在“一户多宅”现象普遍的传统农区,学术界尚缺乏应有的关注。在受到城镇化发展、经济发展冲击、城乡互动不断加强的影响,以及农户身份不变、保留农业生计的背景下,农户对于“一户多宅”的多宅部分如何考虑,其退出行为受何因素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从农村“一户多宅”的多宅部分退出这一视角出发,以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国内外现有宅基地退出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影响因素的梳理和分析,通过修正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构建出传统农区“一户多宅”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框架模型图;其次通过对余江区、玉山县和万年县的农户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研究所需的样本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借助SPSS24.0和AMOS24.0对影响农户退出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进而锁定影响农户“一户多宅”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农户在参与“一户多宅”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有利于提升村庄规划和有利于改善村庄环境的宅基地退出价值认可度显著影响农户的退出态度;村干部的宅基地退出政策支持态度及其宅基地退出示范作用显著影响农户的主观规范;农户的“祖业观”程度、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宅基地产权认知状况和宅基地退出政策了解程度显著影响农户的知觉行为控制;而退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农户的退出行为。
基于研究结果,为将来可以顺利推行传统农区“一户多宅”宅基地退出工作的开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预先编制农户认可度高的村庄规划;充分发挥村干部、族长、经济精英的影响力及示范作用;制定合理、有选择的宅基地退出方案;深入宣传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及宅基地退出政策。
本文从农村“一户多宅”的多宅部分退出这一视角出发,以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国内外现有宅基地退出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影响因素的梳理和分析,通过修正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构建出传统农区“一户多宅”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框架模型图;其次通过对余江区、玉山县和万年县的农户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研究所需的样本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借助SPSS24.0和AMOS24.0对影响农户退出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进而锁定影响农户“一户多宅”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农户在参与“一户多宅”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有利于提升村庄规划和有利于改善村庄环境的宅基地退出价值认可度显著影响农户的退出态度;村干部的宅基地退出政策支持态度及其宅基地退出示范作用显著影响农户的主观规范;农户的“祖业观”程度、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宅基地产权认知状况和宅基地退出政策了解程度显著影响农户的知觉行为控制;而退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农户的退出行为。
基于研究结果,为将来可以顺利推行传统农区“一户多宅”宅基地退出工作的开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预先编制农户认可度高的村庄规划;充分发挥村干部、族长、经济精英的影响力及示范作用;制定合理、有选择的宅基地退出方案;深入宣传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及宅基地退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