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血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同时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载脂蛋白A1的数值变化,找到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的临界值,指导临床干预治疗。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2月于我院首次因胸痛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06例,其中男63例,女43例,年龄43~85岁。按临床、心肌酶学、心电图等再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4例,其中男32例,女22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另依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32例、双支病变组33例和三支病变组41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为狭窄直径≥50%的病变所累及的主要冠状动脉的支数,若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或右冠状动脉(RCA)及其大分支中有1只狭窄者为1支病变组,2支有狭窄者为2支病变组,3支有狭窄者为3支病变组。对于左主干(LCM)病变者,无论LAD或LCX有无病变,均为2支病变组,若同时合并RCA病变则为3支病变组。同期住院冠脉造影阴性排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46~85岁,平均(61.67±8.39)岁。所有病例入院前四周内均未使用过溶栓药、抗凝药及调脂药。分别于急诊行纤维蛋白原测定,入院次日清晨常规空腹12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脂,比较各组间有无差别,分析它们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并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载脂蛋白A1的数值变化,找到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的临界值,指导临床干预治疗。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AMI组,UAP组均明显降低( P均< 0.05), ApoA1(载脂蛋白A1)在AMI组,UAP组均显著降低(P均<0.01), FIB在AMI组明显高于UAP组与对照组( P均<0.01),但UAP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通过对ApoA1和FIB数值的观察分析,当ApoA1小于1.3mmol/l时,有可能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小于1.22mmol/l,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会很大。FIB大于2.6g/l时,即可能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也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FIB呈正相关(R为0.233、p值0.003),与HDL、ApoA1呈负相关(R分别为-0.246、-3.73、P值分别为0.002、0.000),多元逐步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OA1、FIB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影响最大。结论:HDL、ApoA1、FIB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ApoA1、FIB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影响更大。提示我们,在干预治疗HDL-C、LDL-C、TC以达到防治目标的同时,给予升高ApoA1干预治疗,使其大于1.3mmol/l,降低FIB水平,使其小于2.6g/l,可能对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