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7、IL-25在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分布及其参与哮喘发病机制的探讨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_k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肺部可逆性阻塞、气道黏膜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哮喘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研究认为细胞免疫反应产生的多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可能在哮喘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T细胞被认为是哮喘发病机制中关键的枢纽环节。目前已知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哮喘形成和发展过程,Th1/Th2的失衡被认为是哮喘发病的关键机制。 近年来,新的细胞因子不断被发现,如主要来源人类记忆T细胞的IL-17(IL-17A);由Th2细胞产生,可诱导IL-4,IL-5,IL-13基因表达的IL-25(IL-17E),二者均属白细胞介素17家族(Interleukin17family,IL-17家族)成员。有报道它们与哮喘发病相关,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实验多以动物为模型,尚无哮喘患者外周血IL-25水平报道。本实验以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哮喘患者外周血IL-25、IL-17与IL-4、IFN-γ及lgE水平。并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嗜酸细胞计数,初步探讨IL-17、IL-25与哮喘发病关系。并联合IL-4、IFN-γ及lgE和嗜酸细胞计数对其在哮喘发病的作用机制作以探讨。明确IL-17、IL-25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对探讨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探寻有效的治疗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表明: 1.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25、IL-17水平明显升高;IL-17与IgE显著正相关;IL-25与IL-4、IgE和嗜酸性粒细胞呈显著正相关关系。Th1型细胞因子IFN-γ水平显著降低。 2.IL-25促进Th2型免疫应答,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可能强于IL-17。
其他文献
后疫情时代,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国有企业既要能履行社会责任,又要把握形势化危为机,才能适应新的市场变化.作为一家具有35年历史的国有企业,杭州交通资产管理有
期刊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牙齿正畸患者低剂量扫描策略。   方法:   试验分两步进行:   1.连续选取360名行颌面部CT扫描且没有牙齿矫正器和牙齿填充物的受检者,按前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是把语文作为一种工具传授,限制了人才的成长,也极不适应社会的需求。1997年,一句“误尽苍生是语文”的责难更是把语文钉在了耻辱柱上。痛定思痛,穷则思变,伴随着2001年,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语文也迎来了新的归属:语文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然而现实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对
目的:  研究白介素-12及白介素-23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血清水平与 RA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探讨IL-12、IL-23在体外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