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重庆市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结核病疑似患者就诊延迟及其程度,确定影响就诊延迟的主要因素,并比较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间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有什么不同。为国家结核病防治政策的改进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流动人口较多,经济相对发达和不发达的两个区,每个区医疗机构按门诊量大小分为三级,在每个区随机抽取 10 家医疗机构,对 2004 年 10 月至 2005 年 1 月,在抽取的医疗机构就诊的年龄在15 岁以上的结核病疑似患者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并对抽取的两个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负责人、综合医院医生、结核病疑似患者进行访谈。 结果:590 例结核病疑似患者接受了问卷调查。就诊延迟中位数天数是 19 天(0 天~307 天)。其中常住人口 15 天(0 天~288 天);流动人口为 22.5 天(0 天~307 天)。16 名人员接受了定性访谈。发现影响就诊延迟的主要因素有:生病后是否愿就诊、职业、文化程度、结核病史、人口类型、恩格尔系数、就诊点远近、有无医疗保障、婚姻状况和性别。 结论:结核病疑似患者就诊延迟较为严重;影响结核病疑似患者就诊延迟的主要因素有生病后是否愿就诊、职业、文化程度、结核病史、恩格尔系数、就诊点远近、有无医疗保障、婚姻状况和性别。要降低就诊延迟率,需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包括加大结核病相关知识宣传力度,引起结核病疑似患者的重视,提高人们就诊的愿望;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发展经济,增加家庭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降低恩格尔系数;发展教育,提高人们文化程度;合理调整医疗机构布局;提高流动人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加强男女平等的宣传教育;促进家庭结构稳定等,以减少结核病疑似患者就诊延迟,提高结核病发现率,控制结核病继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