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挖掘的新媒体城市传播研究——以微博“给力都江堰”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历史文明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离不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而城市的发展也伴随着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产生。随着城市化的大力推进,及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城市与传播的议题十分凸显。城市除开具有空间实体的属性,同时也是一种媒介,它为人们交往、沟通及传播提供了平台;而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大众媒介通过技术手段再现着实体城市;信息技术不断演进的结果会使城市空间与大众媒介不断融合,它们共同构筑传播媒介,推动城市的传播活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城市与传播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其中的某些命题展开了研究,比如媒介文本。  媒介文本,作为城市传播中信息和意义的重要载体,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介文本就是城市文本的一部分。传播学所研究的媒介文本类型则多为城市阅读性载具文本,如:报纸、电视、广告、互联网、微博等大众媒介文本或新媒体文本,它们都是我们研究城市,研究城市传播,研究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素材和样本。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中不断涌现出新的媒介手段,其中作为新媒体代表之一的微博具有便捷性、互动性、全球性、虚拟性等特点,它的出现逐渐消解了传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两者的角色可以实现互换,受众不再是传统媒介格局中被动接收信息的一方,他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自己的声音,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媒介应该做的就是不断提高媒介文本生产水平,充分调动受众参与性,并从受众那里获得丰富的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媒介已有的传播方案。  本文从城市传播的视角出发,来探讨城市与媒介文本的关系。因为,媒介文本的内容与当下城市宣传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无论是城市形象塑造,还是旧城改造问题又或是城市文化的传递,都需要借助媒介文本才能实现。本文首先是就媒介文本进行文本搜集、分析与数据挖掘,包括对专题的研究和对关键词建构主题模型,以发现媒介文本宣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本文最后还提出了如何进行媒介文本改进的策略,以从具体的、实际的媒介传播内容出发,推动城市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国电影产业历经改革开放三十年,无论是影片的数量、质量还是其营销的模式、手段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比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中国的电影产业可谓刚刚起步。尤其是在电影产
学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新闻事业对新闻评论的重视一如既往,不论是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还是在扭曲的阶级斗争中,新闻评论的作用都得到了强调。新闻评论在这60年的演进中,除了受到政治因
进入21世纪,媒介理念和技术更新极快,媒介融合是传媒业当前最为炙热的话题之一。当前媒介融合的技术背景较之以往有了实质性的改变,计算机技术在衍生新媒介形式的同时,对传统的大
学位
21世纪,浩浩荡荡的全球化浪潮将一体化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乃至于想象、认知方式与情感欲望模式推行到了整个世界。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精神文明,在“美国梦
期刊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末的低迷状态之后,本世纪初重新在诸多节目中开始崭露头角。电视纪录片以其趣味性强、内容有深度、画面精美、知识性强等特征吸引了许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