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当今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非洲裔作家和第二位美国女作家。她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宠儿》是其代表作。该书1987年9月一经问世,立即轰动了美国文坛,获得1988年的普利策图书奖并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批评家已对《宠儿》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该小说独特的叙事技巧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国内外的批评家对此做了多方面的探讨,但用巴赫金的叙事理论对其进行细致研究的尚不多。本论文依据巴赫金的叙事理论,对《宠几》中的叙事时间,空间和声音做了尝试性的分析。巴赫金的叙事理论主要包括时空体理论,对话理论,复调叙事理论,狂欢节诗学论。这几种理论之间互相兼容,互相发展。莫里森吸收了非洲黑人文学和美国主流文化的叙事传统,并加以发展,形成独特的叙事风格。在《宠儿》中,她将各种叙事技法交织融合在一起,形成叙事的狂欢。本文首先通过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分析了小说的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和螺旋状发展,然后通过巴赫金的复调叙事理论,狂欢节诗学论探讨了小说中叙事声音的多重性和交融性。最后作者着重采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析了小说中对话层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从叙事时间,空间和声音三方面对《宠儿》中的叙事策略作详细分析,本文认为:作为一个非裔女作家,作者有着强烈的与世界对话的冲动和需要。《宠儿》是一部叙事非常特殊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各种叙事策略展现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实现了对话的目的。作者与巴赫金这位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极具兼容性,开放性的大师有着共鸣。无论从形式上和思想内容上,《宠儿》都不愧为一部现代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