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管理是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课堂管理的价值选择直接关乎学生的成长。现代社会繁荣与危机并存,物质产品丰富而人的精神极度颓废,社会的急速发展限制了人的个性自由的同时又急切呼吁创造型人才的出现,而创造性的培养又直接依赖于学生个性自由的形成和发展。现代性危机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课堂管理成为压抑学生个性与主体性的工具与手段,课堂权威异化为规训的手段,更可悲的是学生在各种束缚中长期浸染,对自身处境的麻木,自我奴化与自我放弃成为牢固的心理特征。自由是人类精神的本质内容,但学生个性自由的实现受到外部条件约束的同时也受到学生内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致力于寻找一种既能为学生的个性自由的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支持,又能从学生自身心理出发清除内在障碍的课堂管理模式,即学生自主参与式课堂管理。本文包括引言及五个部分:引言中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等。第一部分对课堂管理的概念及结构进行廓清,将课堂中包括的因素按照主客体相关理论分为课堂管理的主体、客体和中介,为下文的论述铺设框架。第二部分重点研究课堂管理中学生个性自由的内涵,指出个性自由之于课堂的意义,并分析了在课堂这种特殊的具有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场所中个性自由的限度。第三部分检视现状,分析了现代课堂管理中个性自由缺场的表现及特点,并指出这种现象的弊端。第四部分从深层挖掘课堂管理中学生个性自由缺场的原因,指出现代课堂管理已经异化为压制学生个性自由的规训,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特征。第五部分提出个性自由重现的理论方案——学生自主参与式课堂管理。首先明确其内涵,与规训式课堂管理的区别及与学生自治的区别与联系,阐明其合理性。并指出这种课堂管理模式的质性特征为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和交往互动。然后分析学生自主参与式课堂管理促进学生个性自由成长的内在机制,即这种管理模式怎样消除学生个性自由成长的内在障碍,使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内在能力。最后从理念和具体实践两方面提出理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