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水平也在逐渐扩大,引起了国内和国际学者的广泛关注。当前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地带之间或省际之间,很少有研究成果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的趋势。随着“十一五”规划中推进城镇化建设战略的提出,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会逐渐加大。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差异水平的扩大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我国县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具有现实性和重要性。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以我国县域经济中具有代表性的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的县域经济作为案例,系统地分析长三角地区的县域经济差异水平、县域经济的增长收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效率,为该地区乃至全国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回顾了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及其在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中的应用,为本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第二,采用嵌套锡尔系数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的整体差异水平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内县域经济差异水平存在扩大趋势,并且对长三角地区整体经济差异水平的影响逐渐增强;第三,本文根据新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增长进行收敛分析,检验结果说明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俱乐部收敛趋势,三个类别的县域经济之间存在明显的发展差异;第四,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探讨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呈现俱乐部收敛的形成原因,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率和实际利用外资率是类型Ⅱ的县域经济出现俱乐部收敛的直接影响因素,工业化水平是类型Ⅲ的县域经济出现俱乐部收敛的直接影响因素;第五,应用数据包络分析,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长三角地区内各个县域经济类型的发展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类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发达县域的效率逐渐提高,而落后县域的效率有降低趋势。最后,根据前面几章的研究工作和结论,文章对于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