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jun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水平也在逐渐扩大,引起了国内和国际学者的广泛关注。当前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地带之间或省际之间,很少有研究成果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的趋势。随着“十一五”规划中推进城镇化建设战略的提出,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会逐渐加大。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差异水平的扩大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我国县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具有现实性和重要性。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以我国县域经济中具有代表性的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的县域经济作为案例,系统地分析长三角地区的县域经济差异水平、县域经济的增长收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效率,为该地区乃至全国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回顾了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及其在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中的应用,为本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第二,采用嵌套锡尔系数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的整体差异水平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内县域经济差异水平存在扩大趋势,并且对长三角地区整体经济差异水平的影响逐渐增强;第三,本文根据新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增长进行收敛分析,检验结果说明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俱乐部收敛趋势,三个类别的县域经济之间存在明显的发展差异;第四,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探讨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呈现俱乐部收敛的形成原因,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率和实际利用外资率是类型Ⅱ的县域经济出现俱乐部收敛的直接影响因素,工业化水平是类型Ⅲ的县域经济出现俱乐部收敛的直接影响因素;第五,应用数据包络分析,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长三角地区内各个县域经济类型的发展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类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发达县域的效率逐渐提高,而落后县域的效率有降低趋势。最后,根据前面几章的研究工作和结论,文章对于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化改革和所有制结构演变,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曾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但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总体而言,在过去20年间,特别是20世纪90
加工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出口加工区是为了规范加工贸易而设立的特殊经济区域,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国际分工的必然
产品开发是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产品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单独凭一个企业进行产品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理论研究者认为当企业难以独自进行产品开发时应寻求与供应链其他节点企业的合作,并认为供应商参与产品开发是制造商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实证研究供应商参与产品开发如何提升产品开发绩效这一问题对制造商制定产品开发战略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
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一起构成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进步的最重要的力量。谁能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占据
社会经济系统的非线性本质决定了必须建立非线性模型进行预测。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作为一种非线性预测方法,以混沌理论为基础,突破了传统方法建立主观模型的局限,通过时间序列内在规律的分析做出预测,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本论文创造性的将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应用于市场需求预测中。通过相空间重构技术,选取合适的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将反映市场需求的时间序列嵌入到相空间中。在由Lyapunov指数数值计算判
结构方程模型作为一种统计分析技术,在社会科学诸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功,被Fornell誉为第二代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求解结构方程模型的算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以LISREL、AMOS等为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