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P-9、TGF-β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重构及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pe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并引发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并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斑块的结构和自身组成成分对其稳定与否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评估炎症状态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粥样斑块的形成、发展和破裂过程中的局部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从64例尸检标本中获得64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标本,检查了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将其分为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的“致死”动脉(35例)和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死病例的“非致死”动脉(29例)两组。应用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及电脑软件分析系统,分析其血管重构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来检测巨噬细胞(CD68+)、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析其斑块的稳定性。同样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在炎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核因子-kappaB)情况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冠状动脉局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我们发现虽然同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例,且参考正常血管截面积无明显差别(P>0.05),但致死组和非致死组相比有更大的血管面积(20.71±4.60 mm~2 Vs 13.10±3.89 mm 2 , P < 0.01 )及更大的斑块面积( 11.39±3.64 mm~2 Vs 4.52±0.91 mm~2 ,P<0.01)。积极重构(狭窄处血管截面积/参考正常血管截面积大于105%)出现在致死组比非致死组更频繁(27/35,77% Vs 9/29,31%)。相反的,稳定斑块出现在非致
其他文献
[目的]远缘杂交育种是目前牡丹、芍药品种改良和育种的主要方法,而远缘杂交不亲和一直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从牡丹、芍药远缘杂交授粉后不亲和应答相关的柱头差
[目的]筛选不同温度下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侵染后枯斑三生烟(Nicotiana tabacum var.Samsun NN)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目的]谷子籽粒产量是谷子生产最重要指标之一.气候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研究山东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气候因素的变化对谷子产量的影响,解析不同生态条件下育成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