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三个倡导”作为其基本内容,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同时这样的内容建构坚持了与时俱进的原则。从新中国成立前到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容都是以政治教育为主,随着党的任务的转变,教育内容也随之不断拓宽,涉及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深入,教育内容再次有了全新的拓展,在原先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了法制以及心理教育两部分。邓小平针对当时的现实问题指出之所以当时存在那么多的青年人肆无忌惮的去犯罪,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文化素质太低。因此,教育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并加强法制的最有效的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各个时期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当今时代我国的主流价值观。我们把“法治”纳入其中,作为基本要素之一,可见法治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我们要高度重视全方位的法治建设,推动所有公民树立法治意识,调动每个人践行法治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从而让每个人都成为我国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我们国家、社会、家庭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培育这一群体。本文探讨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育问题研究,对于我们国家实现法治化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现状、成因、对策进行了分析。论文整体分为五部分进行了论证研究:第一部分为引言,概括介绍了本文研究此课题的缘起以及意义,并梳理了当今国内外对于此课题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大学生法治意识进行了概述,初步界定了意识、法治意识等相关概念,整理概括了相关的理论基础,指出了法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说明了当今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现状,通过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阐释;第四部分对现状产生的缘由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层次进行了阐明;第五部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有针对性的从教育主客体、教育内容、教育介体、教育环体等视角提出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