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卵巢和子宫的功能及加减温经汤的影响
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观察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卵巢、子宫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的变化,探讨模型大鼠卵巢和子宫的功能及温经汤干预作用。
研究方法:用冰水浴法建立妇科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BQ123组、温经汤组;观察各大鼠一般状态并症状积分,记录动情周期,检测血清中生殖激素T、E2、P水平,体温、体重,卵巢指数和子宫指数,HE染色观察卵巢和子宫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研究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寒战少动,喜扎堆、反应迟钝,耳舌爪尾紫暗,被毛无光泽等寒凝血瘀的症状和体征,且症状积分明显升高(P<0.01),动情周期延长(P<0.01),T、E2、P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均P<0.01),卵巢指数无差异而子宫指数明显升高(P<0.01),体温和体重无明显差异。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卵巢各级卵泡的数量较少,血管管径变细,子宫内膜变薄等。与模型组相比,BQ123组和温经汤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1),动情周期缩短(P<0.05),E2、P升高(P<0.01,P<0.05),子宫指数均降低(P<0.05),卵巢各级卵泡数量增多,血管管径正常。
结论:
1.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除了出现寒凝血瘀证的一般症状外,还存在卵巢子宫功能低下,表现为动情周期延长和生殖激素水平下降,卵巢中卵泡数量减少,子宫内膜变薄。
2.温经汤可有效改善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症状和卵巢子宫的功能。
3.ET-1可能参与妇科寒凝血瘀证的病理机制,抑制ET-1活性对妇科寒凝血瘀证有治疗作用。
第二部分: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卵巢子宫微血管功能变化及加减温经汤的干预作用
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观察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的微循环状态和微血管结构,探讨妇科寒凝血瘀证大鼠全身及局部卵巢子宫组织中微血管功能变化及温经汤干预作用。
研究方法:检测全血血流变,血清和卵巢组织中血管舒-缩因子的表达,散斑血流成像系统实时监测耳廓和子宫表面微循环,CD34抗体,α-SMA、PCNA、SM22α蛋白的分布和表达。
研究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全血血流变指标均升高(P<0.01或P<0.05),血清ET-1/NO表达失衡,ET-1升高NO降低(P<0.01,P<0.01),且在卵巢组织中表达失衡,模型组耳廓和子宫微循环血流量均显著减少(P<0.01,P<0.01),CD34抗体阳性表达降低,α-SMA、SM22α、PCNA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主要表达在卵巢和子宫血管平滑肌细胞。与模型组相比,BQ123和温经汤可显著降低卵巢组织中ET-1含量(P<0.01,P<0.05)并升高NO含量(P<0.01,P<0.01),增加耳廓和子宫微循环血流量(P<0.01,P<0.01),提高CD34抗体阳性表达,降低α-SMA、SM22α、PCNA蛋白的表达,α-SMA(P<0.01,P<0.01),SM22α(P<0.05,P<0.01),PCNA(P<0.01)改善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收缩。
结论:
1.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的微血管循环障碍,表现为血流变异常,血管舒-缩物质失衡,局部微循环血流量降低。
2.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卵巢和子宫组织局部出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增殖,微血管收缩、痉挛和微血管发生重构。
3.温经汤可有效改善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的微循环障碍,恢复微血管状态,缓解局部生殖器官微血管病变和调节异常。
第三部分:ET-1介导Rho/ROCK信号通路在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微血管功能中的作用机制及加减温经汤的影响
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检测各组大鼠内皮素系统ET-1、ET-AR、ET-BR和Rho/ROCK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RhoA、ROCK1、MLCKmRNA和蛋白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T-1介导Rho/ROCK信号通路在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微血管病变中的机制及温经汤干预作用。
研究方法: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中ET-1、ET-AR、ET-BR和RhoA、ROCK1、MLCK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和子宫组织ET-1、ET-AR、ET-BR的蛋白分布;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ET-1、ET-AR、ET-BR和RhoA、ROCK1、MLCK蛋白相对表达量。
研究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ET-1、ET-AR、RhoA、ROCK1、MLCKmRNA和蛋白明显升高(均P<0.01),ET-BRmRNA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BQ123组和温经汤组ET-1、ET-AR、RhoA、ROCK1、MLCKmRNA和蛋白显著降低(均P<0.01),ET-BRmRNA和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
结论:
1.在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卵巢组织中,ET-1可通过更多与ET-AR结合介导Rho/ROCK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微血管收缩和病变的机制。
2.温经汤可通过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而改善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生殖器官局部的微循环异常,从而达到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目的。
第四部分:加减温经汤对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研究目的和意义:探讨温经汤含药血清对内皮素诱导的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对内皮素诱导的Rho/ROC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RhoA、ROCK1、MLCK的蛋白表达的作用。
研究方法:通过VSMCs细胞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温经汤含药血清、BQ123、Y-27632对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PCNA免疫细胞荧光法检测细胞增殖,和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VSMCs中RhoA、ROCK1、MLCK的蛋白表达。
研究结果:10-7mol/L的ET-1可诱导VSMCs增殖,10-5mol/L的BQ123或10-6mol/L的Y-27632可明显抑制ET-1诱导的VSMCs增殖,10%温经汤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ET-1诱导的VSMCs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T-1诱导组的RhoA、ROCK1、MLCK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ET-1诱导组相比,BQ123组、Y-27632组、温经汤组的RhoA、ROCK1、MLCK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1)。
结论:
1.ET-1可诱导VSMCs增殖。
2.ET-AR抑制剂BQ123和ROCK1抑制剂Y-27632均可抑制ET-1诱导的VSMCs增殖。进一步说明Rho/ROC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ET-1诱导的VSMC增殖。
3.温经汤可显著抑制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阻断ET-1诱导的Rho/ROCK信号通路有关。
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观察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卵巢、子宫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的变化,探讨模型大鼠卵巢和子宫的功能及温经汤干预作用。
研究方法:用冰水浴法建立妇科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BQ123组、温经汤组;观察各大鼠一般状态并症状积分,记录动情周期,检测血清中生殖激素T、E2、P水平,体温、体重,卵巢指数和子宫指数,HE染色观察卵巢和子宫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研究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寒战少动,喜扎堆、反应迟钝,耳舌爪尾紫暗,被毛无光泽等寒凝血瘀的症状和体征,且症状积分明显升高(P<0.01),动情周期延长(P<0.01),T、E2、P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均P<0.01),卵巢指数无差异而子宫指数明显升高(P<0.01),体温和体重无明显差异。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卵巢各级卵泡的数量较少,血管管径变细,子宫内膜变薄等。与模型组相比,BQ123组和温经汤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1),动情周期缩短(P<0.05),E2、P升高(P<0.01,P<0.05),子宫指数均降低(P<0.05),卵巢各级卵泡数量增多,血管管径正常。
结论:
1.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除了出现寒凝血瘀证的一般症状外,还存在卵巢子宫功能低下,表现为动情周期延长和生殖激素水平下降,卵巢中卵泡数量减少,子宫内膜变薄。
2.温经汤可有效改善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症状和卵巢子宫的功能。
3.ET-1可能参与妇科寒凝血瘀证的病理机制,抑制ET-1活性对妇科寒凝血瘀证有治疗作用。
第二部分: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卵巢子宫微血管功能变化及加减温经汤的干预作用
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观察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的微循环状态和微血管结构,探讨妇科寒凝血瘀证大鼠全身及局部卵巢子宫组织中微血管功能变化及温经汤干预作用。
研究方法:检测全血血流变,血清和卵巢组织中血管舒-缩因子的表达,散斑血流成像系统实时监测耳廓和子宫表面微循环,CD34抗体,α-SMA、PCNA、SM22α蛋白的分布和表达。
研究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全血血流变指标均升高(P<0.01或P<0.05),血清ET-1/NO表达失衡,ET-1升高NO降低(P<0.01,P<0.01),且在卵巢组织中表达失衡,模型组耳廓和子宫微循环血流量均显著减少(P<0.01,P<0.01),CD34抗体阳性表达降低,α-SMA、SM22α、PCNA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主要表达在卵巢和子宫血管平滑肌细胞。与模型组相比,BQ123和温经汤可显著降低卵巢组织中ET-1含量(P<0.01,P<0.05)并升高NO含量(P<0.01,P<0.01),增加耳廓和子宫微循环血流量(P<0.01,P<0.01),提高CD34抗体阳性表达,降低α-SMA、SM22α、PCNA蛋白的表达,α-SMA(P<0.01,P<0.01),SM22α(P<0.05,P<0.01),PCNA(P<0.01)改善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收缩。
结论:
1.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的微血管循环障碍,表现为血流变异常,血管舒-缩物质失衡,局部微循环血流量降低。
2.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卵巢和子宫组织局部出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增殖,微血管收缩、痉挛和微血管发生重构。
3.温经汤可有效改善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的微循环障碍,恢复微血管状态,缓解局部生殖器官微血管病变和调节异常。
第三部分:ET-1介导Rho/ROCK信号通路在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微血管功能中的作用机制及加减温经汤的影响
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检测各组大鼠内皮素系统ET-1、ET-AR、ET-BR和Rho/ROCK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RhoA、ROCK1、MLCKmRNA和蛋白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T-1介导Rho/ROCK信号通路在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微血管病变中的机制及温经汤干预作用。
研究方法: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中ET-1、ET-AR、ET-BR和RhoA、ROCK1、MLCK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和子宫组织ET-1、ET-AR、ET-BR的蛋白分布;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ET-1、ET-AR、ET-BR和RhoA、ROCK1、MLCK蛋白相对表达量。
研究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ET-1、ET-AR、RhoA、ROCK1、MLCKmRNA和蛋白明显升高(均P<0.01),ET-BRmRNA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BQ123组和温经汤组ET-1、ET-AR、RhoA、ROCK1、MLCKmRNA和蛋白显著降低(均P<0.01),ET-BRmRNA和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
结论:
1.在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卵巢组织中,ET-1可通过更多与ET-AR结合介导Rho/ROCK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微血管收缩和病变的机制。
2.温经汤可通过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而改善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生殖器官局部的微循环异常,从而达到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目的。
第四部分:加减温经汤对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研究目的和意义:探讨温经汤含药血清对内皮素诱导的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对内皮素诱导的Rho/ROC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RhoA、ROCK1、MLCK的蛋白表达的作用。
研究方法:通过VSMCs细胞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温经汤含药血清、BQ123、Y-27632对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PCNA免疫细胞荧光法检测细胞增殖,和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VSMCs中RhoA、ROCK1、MLCK的蛋白表达。
研究结果:10-7mol/L的ET-1可诱导VSMCs增殖,10-5mol/L的BQ123或10-6mol/L的Y-27632可明显抑制ET-1诱导的VSMCs增殖,10%温经汤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ET-1诱导的VSMCs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T-1诱导组的RhoA、ROCK1、MLCK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ET-1诱导组相比,BQ123组、Y-27632组、温经汤组的RhoA、ROCK1、MLCK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1)。
结论:
1.ET-1可诱导VSMCs增殖。
2.ET-AR抑制剂BQ123和ROCK1抑制剂Y-27632均可抑制ET-1诱导的VSMCs增殖。进一步说明Rho/ROC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ET-1诱导的VSMC增殖。
3.温经汤可显著抑制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阻断ET-1诱导的Rho/ROCK信号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