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19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场所。当前,课堂的中心正由教转向学,而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大量研究证明,积极参与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专注、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从而有益于英语水平的提高。   近三十多年来,西方国家有关学生参与的定义、分类及相关因素的研究颇多,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迫切需要的是更多的采用科学而可靠的研究工具、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研究者日益关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参与问题,对其内涵、类型等做了大量研究。但是,除了描述学生课堂参与的状况之外,应更多地探究现象背后的因为,并致力于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较短,且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高职学生是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群体,其人数众多,英语基础薄弱,对学习缺乏兴趣、信心和主动性。英语是五年制高职生的必修课之一。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应用性人才,英语交际能力是其必备能力之一。   本研究通过课堂观察、问卷和访谈等研究方法,调查了五年制高职生英语课堂参与的状况,并探究了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的英语课堂参与意识薄弱,参与方式单一,参与能力较弱,参与机会欠缺,参与态度消极。另外,研究显示,影响高职生英语课堂参与的因素呈多样化,涉及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情感因素、文化因素及教师方面因素等。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提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堂学习的措施,并应用于了教学实践。为期九周的教学实践结束后,作者分析比较了实验前后的数据。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有所增强,参与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且大部分学生能比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课堂学习中。
其他文献
错误分析诞生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错误分析将错误看成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通过错误分析,
对比修辞由Raplan于1966年创立,该理论旨在研究不同文化及思维对于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写作修辞模式的影响。这一理论为研究二语写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福克纳出道之初,其小说中的暴力因素饱受评论界的批评,甚至有评论将其小说打入暴力小说一类,这也是其作品起初在美国国内默默无闻的原因之一。福克纳的作品先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