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 全球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六大恶性肿瘤中,食管癌占有一席之地,而我们华夏民族正是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度。因为针对性强、灵敏度高同时又经济、便于操作的初期诊断和易患人群筛查指标和方法的贫乏,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有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后,才到医院就诊,此时90%以上病患已进展到癌症的中、晚期,他们的预后极不好,5年生存率仅在10%上下。癌症细胞的分化水平以及淋巴结的转移程度等被看做是直接关系食管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癌症细胞的浸润和恶性转移则是致使食管癌癌症复发和患者去世的主要因素。然而常常有肿瘤组织分化水平或TNM分期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生存质量不一致的现象在临床上被发现,即组织分化水平较低的患者预后并非比分化高的患者差,不同预后的患者可以属于同一TNM分期,这就表明简单的从形态学的改变来判定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很明显,要想进一步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就必须研究这些患者的分子转变特征,找出能准确预侧预后的相关基因,从而指导食管癌患者术后的综合治疗。Fascin是一种构造奇特的细胞骨架蛋白,可以促进活性细胞膜突起,并使细胞的运动性增强,研究表明某些肿瘤的预后与其表达程度有相关性。以往研究报导食管癌病患癌细胞的分裂增殖和侵袭转移有Fascin的高表达参与,病患的生存期短、预后差也与其紧密相关。在关于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的河南、河北和山西三省交界处患者癌组织中 Fascin表达的研究,目前报道较少。本研究实验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在368例食管癌高发区患者癌组织中的 Fascin蛋白的表达,分析临床表型与其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以了解其临床意义,从而为食管癌患者指导临床治疗。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食管癌标本:为368例经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癌的手术标本,均由2000-2008年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地区医院提供。其中男性243例(平均年龄为62±8岁,年龄范围为38-78岁),女性125例(平均年龄为65±7岁,年龄范围为41-71岁),全部患者均是在没有进行任何放疗和化疗的前提下进行手术。 2、组织处理 用85%的乙醇对食管癌标本进行固定,按日常脱水处理后,用白石蜡将其包埋,持续切片3张,规格为4μm,一张用无水乙醇固定后做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诊断,核实组织病理学诊断,一张做免疫组化染色,一张备用。 3、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采用蛋白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氢酶复合物即 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Method, ABC法,测试癌细胞中Fasc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一抗为Monoclonal mouse anti-human Fascin,1:100稀释,免疫蛋白阳性着色大部分分布在细胞浆,是棕黄色。定性:根据免疫阳性细胞染色程度(A)设定:没有染色的为0分;核膜及胞浆内存在淡黄色小粒,显著高于背景者设定为1分;存在大量棕黄色小粒者设定为2分;有大量深棕黄色颗粒者为3分。定量:每个免疫组化切片高倍镜下(×40)计量最少5个随机视野,收集免疫表达阳性细胞数(B)的平均值,阳性细胞数比例<5%、5%~25%、25%~50%、50%~75%、>75%者依次标记0分、1分、2分、3分、4分。定性和定量综合评定:A×B0-4分者为阴性(-),5~8分者为弱阳性(+),9~12分者为强阳性(++)。 4、随访 对所有研究病例进行术后跟踪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4年12月。全部得到完整随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临床分型、浸润程度、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部位、手术时间、随访时间、健康状况等)。其中死亡150例,死因均为肿瘤复发和转移。 5、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7.0统计软件,组间对比选用χ2检验,相关性选取Spearman秩相关检验,生存分析选用Kaplan-Meier分析。检验标准取α=0.05。 结果: 1、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68例食管癌组织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食管鳞癌,其中年龄小于等于60岁者231例(63%,231/368),大于60岁者136例(37%,135/368);癌组织高、中、低分化程度分别为37例(10%,37/368)、236例(64%,236/368)、95例(26%,95/368);淋巴结转移阳、阴性者分别为138例(38%,138/368)、230例(62%,230/368);肿瘤部位上、中、下段分别为59例(16%,59/368)、250例(68%,250/368)、59例(16%,59/368);浸润程度分别为:粘膜及粘膜下层47例(13%,47/368)、肌层72例(20%,72/368)、纤维膜249例(67%,249/368);肿瘤类型:溃疡型111例(30%,111/368)、髓质型164例(45%,164/368)、缩窄型36例(10%,36/368)、蕈伞型57例(15%,57/368);临床分期:早、中、晚期分别为39例(11%,11/368)、310例(84%,310/368),19例(5%,19/368)。 2、免疫组化结果 1)在368例数的ESCC组织中Fasc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8%(249/368)。 2)男、女性食管癌组织中 Fasc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62/243),70%(87/125)(P>0.05)。 3)小于等于60岁、大于60岁两个年龄组Fasc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157/231)和67%(91/136)(P>0.05)。 4)各浸润程度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在粘膜及粘膜下层为72%(35/47),肌层为60%(41/72),纤维膜为70%(173/249)(P>0.05)。 5)从高→中→低分化的ESCC标本中Fasc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逐步降低趋势,分别为78%(29/37)、70%(166/236)和57%(54/95),Fascin的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之间有相关性(RR=0.143,P=0.02)。 6)淋巴结转移阳、阴性组癌标本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64%(88/38)和70%(161/230)(P>0.05)。淋巴结转移阳、阴性的患者术中取淋巴结的平均数分别为8和6,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与所取淋巴结的数目成正相关,这可能是导致Fascin的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阳、阴性组中无差异的原因。 7)上、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标本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依次是64%(38/59)、68%(170/250)和69%(41/59)(P>0.05)。 8)不同临床分型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溃疡型为64%(71/111)、髓质型为67%(110/164)、缩窄型为72%(21/36)、蕈伞型为77%(44/57)(P>0.05)。 9)早、中、晚不同临床分期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31/39)、66%(206/310)和63%(12/19)(P>0.05)。 3、生存资料Kaplan-Meier分析结果 368例食管癌组织中Fascin蛋白表达强阳性、弱阳性和阴性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8%(103/368)、40%(146/368)和32%(119/368),经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患者的生存期与Fascin的表达强度有相关性(P=0.023)。 结论: 1)食管癌组织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随失分化程度加重而呈明显下降趋势,提示Fascin表达可能是判断食管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2)食管癌患者术后10年随访发现:食管癌组织中 Fascin高表达的食管癌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低表达患者,结合高分化食管癌组织Fascin蛋白呈高表达,进一步提示Fascin高表达是食管癌预后好的重要分子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