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表空间方向的“V着”类介词为研究对象,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平面分别对此类介词进行了考察。 全文除绪论和结语部分,共分为四章: 绪论部分交待了研究对象,确定了现代汉语中存在“V着”类介词27个,并指出本文以其中表空间方向的“V着”类介词为具体研究对象。说明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回顾了与“V着”类介词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作出了评价。交待了本文写作过程中运用的相关理论、方法,及其语料出处。 第一章 “着”的来源及其现代汉语中“着”的属性:考察了现代汉语中“着”的来源及其虚化时间。分析了现代汉语中动词后的“着”与介词中的“着”的不同属性及其表时功能的差异。认为动词后的“着”作为时态助词,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绝对时功能和相对时功能,可以表达句子层面的时态意义;而介词中的“着”作为一个词内构词成分,具有黏着性,只能表短语层面的相对时功能。并由此分析了“V着”介词与“V+着”结构在句子中可共现的原因。 第二章 “V着”类介词的来源及其虚化原因:考察了表空间方向的“V着”类介词形式出现的时间,并参考“V着”形式出现时“V”的虚化情况来判断“V着”类介词来源于“V+着”结构和“P+着”结构。认为“V着”类介词的形成是词汇化和语法化同时作用的结果。从双音化、语义特征及句法位置等方面分析了表空间方向的“V着”类介词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 “V着”类介词的语义分析及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将表空间方向的“V着”类介词分为三个小类,分析了每一个小类介词之间的共同之处及差异。并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在词汇教学中比较合理的教学顺序。 第四章 单双音节介词的差异及其原因:主要从语义、句法功能、韵律的角度分析了“V着”类双音节介词与对应单音节介词等差异。指出有些“V着”类双音节介词与对应单音节介词在语义上近乎一致,但是某些介词单双音节在语义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使用时应加以区分。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韵律对于单双音节介词使用选择上的影响。 结语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及其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