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神针刺法治疗缓解期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471151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采用调神针刺法治疗缓解期偏头痛,并与常规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相比较,观察调神针刺法在治疗缓解期偏头痛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调神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组(治疗组)、常规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组(对照1组)、安慰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组(对照2组)。治疗组予以每周3次针刺治疗,每次30分钟,共计8周,同时配合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5mg。对照1组予以每周3次针刺治疗,每次30分钟,共计8周,同时配合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5mg。对照2组予以每周3次针刺治疗,每次30分钟,共计8周,同时配合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三组均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1月时进行头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生活质量(偏头痛患者失能评价量表(MIDIS)、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MSQ))的评定,评价各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期的效果差异,并在治疗结束后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
  1.基线资料: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三组患者治疗前VAS量表、MIDAS量表、MSQ量表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2.VAS评分结果:
  组内比较,各组在干预前后VAS评分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三组组间比较结果有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均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p<0.05。
  3.MIDAS评定结果:
  组内比较,各组在干预前后MIDAS量表评定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各组在治疗4周后MIDAS量表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8周、随访1月时,三组组间比较结果有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均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p<0.05。
  4.MSQ(包括功能受限、功能障碍、情感三个领域)评分结果
  ①功能受限领域:组内比较,各组在干预前后功能受限评分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三组组间比较结果有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均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p<0.05。
  ②功能障碍领域:组内比较,各组在干预前后功能障碍评分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在治疗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余各组在各治疗时点评分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③情感领域:组内比较,在随访1月结束后,治疗组、对照1组情感评分较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2组在随访1月后与治疗8周时比较(p>0.05),差异无意义。组间比较,在治疗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余各组在各治疗时点评分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5.总体疗效结果:
  在随访1月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1组(91.18%)>对照2组(77.1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调神针刺法、常规针刺法治疗缓解期偏头痛均有效,且两种疗法的疗效均优于盐酸氟桂利嗪;
  2.调神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相比较,在改善患者头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不仅具有短期疗效优势,也具有一定的远期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针刺结合悬灸百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通过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对照,探索更好的临床技术,丰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方法。  方法:将来自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医馆及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2017年5月—2018年10月就诊的66例符合标准的患者进入临床试验,其中治疗组33人,对照组33人,最终治疗组脱落3人,对照组脱落4人
目的:  观察评价针刺配合中药纳耳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68例符合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纳耳组34例、针刺组34例。针刺纳耳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纳耳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针刺组方:耳门透听宫,听会,下耳根,完骨,率谷,中渚,侠溪。纳耳药物的组方为:石菖蒲,熟地黄,薄荷,冰片,磁石。制备方法:将熟地黄经蒸锅加热40min后与按照熟地黄:药粉(除熟地黄外,其余药物打粉)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电针和艾灸治疗大鼠功能性便秘的优缺点,以刺激大肠经合穴和下合穴,从胃肠动力、血清CGRP含量、结肠C-kit蛋白表达这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将40只成年SPF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每组10只,单笼单只喂食。通过冰水灌胃法复制FC大鼠模型,空白组用22-26℃的生理盐水,其余三组用0-4℃的生理盐水灌胃,四组均以3ml/只的剂量灌胃,每天1次
研究目的:观察常规胃三联基础上,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  研究方法:选取66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者,并随机分为药物组和针药组。药物组:对所有纳入者均给予常规胃三联疗法(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mg,口服,1次/日,阿莫西林胶囊0.5g,口服,3次/日,克拉霉素片250mg,口服,2次/日),均连服两周;并配合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1片,1次
学位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组与浅刺组来观察针刺对于Ⅲ型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采用目前临床指南推荐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中文版(CPSI),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中文版(IPSS)评价治疗效果,对针刺缓解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症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客观的评价。  方法: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对于受试者实施盲法,对针刺组与浅刺组进行疗效比较。针刺组为常规针刺,浅刺组使用特制针具浅刺2-3m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将病灶对侧头电针与单纯头针进行比较,通过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FMA-UE)量表评分与脑血流检测分别观察其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对病灶对侧头电针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研究方法:将5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患者,分为病灶对侧头电针组和病灶对侧单纯头针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西医基础治疗及体针治疗。病灶对侧单纯头针组予针刺病灶对
学位
本学位论文得到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通利枢机针刺法干预Notch信号通路调控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再生的研究”(项目编号:14JK1211)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自然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利枢针刺法干预Notch信号通路调控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再生的研究”(项目编号:2016JQ8020)的资助。  目的:  探讨通利枢机针刺法对右大脑中动脉永久性缺血模型大鼠行为学、脑梗死体积百分比
目的:  本研究对卵巢低反应患者进行电针干预治疗,观察卵巢低反应患者控制性促排卵(COH)周期获卵数、卵巢储备功能及临床妊娠结局,研究电针改善卵巢低反应可行性和效果,探讨可能的效应途径。  方法:  将符合卵巢低反应诊断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均口服DHEA,观察组给予电针治疗3个周期,对照组不干预治疗,观察3个周期,若患者在电针治疗过程中或观察中具备良好的COH时
研究目的:  ①通过对胃肠实热型肥胖患者不同类型进食行为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进食行为与胃肠实热型肥胖的相关性。  ②基于埋线减肥的临床治疗方案,探讨穴位埋线对胃肠实热型肥胖患者进食行为的影响,同时运用多指标来评价埋线治疗肥胖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不同进食行为改变与减肥疗效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  ①选取2017年01月至2018年06月间在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门诊就诊的辨证为胃肠实热
目的:观察通利枢机针刺法结合十全大补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后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以期为针灸治疗NSCLC化疗后CRF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一定依据。  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NSCLC化疗后CRF患者,随机分为通利枢机针刺结合十全大补汤组(观察组)和十全大补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