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受伪书说的影响,《孔子家语》的文献价值一直被大多数学者所忽略。直到上世纪末,随着相关考古文献的陆续出土,其中的许多内容由此得到了进一步印证,此书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迄今为止,对其进行专书语言研究的著作却寥寥无几,因此,以《孔子家语》为语料进行语言研究,还具有很大空间。本文选取代词这一角度,是因为代词的语义指向及语法功能复杂多样,能反映当时语法特点的一个方面。我们在静态考察的基础上,对代词进行全面、系统的动态分析,以期能为汉语断代语法研究提供确实有用的语料例证。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孔子家语》语料实际情况,参照传统的分类标准,将其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类。人称代词中第一人称代词以“吾”的使用频次最高;“我”的使用数量虽然不及“吾”,但其句法功能最为广泛,故它能够一直沿用到今天并且成为最通行的第一人称代词。至于“吾”、“我”的异同,本文通过对其称数、谦敬功能及句法功能三方面的考察,发现二者差异主要体现在句法功能上,在其它两方面则没有区别。而“余”和“予”在数量上则明显比“吾”和“我”少很多,二者没有谦敬功能,都是中性词语。第二人称代词以“汝(女)”、“尔”为主,“汝(女)”是主要的第二人称代词,《孔子家语》中“尔”的使用数量次于“汝(女)”,但其出现的场合较为特殊,多为古诗或颂词。第三人称代词仅有“之”和“其”,且根据被指代者所处位置的不同,二者在使用上有一定差别。指示代词中近指指示代词以“此”和“是”的使用频率较高,“此”的句法功能较平衡,“是”偏重于主语和宾语。“然”多用于固定结构,且各固定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皆由后一词决定。远指指示代词中“彼”和“夫”的最主要区别是“彼”的指代性较“夫”的指代性强,它可代替所指对象。泛指指示代词“之”既可用于指称事物,也可用于指人。无定指示代词包括“或”和“莫”,二者相对使用。疑问代词根据询问内容的不同,分为代询问人的疑问代词、代询问事物的疑问代词、代询问处所的疑问代词三类。其中“何”是功能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疑问代词,它可与副词、介词、疑问代词等构成固定结构,如“何独”、“何必”、“何以”、“如何”等,而这也是《孔子家语》的一大语言特色。总之,《孔子家语》代词体系完整,代表了战国秦汉时期的语法意义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