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头等大事。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的养老保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同时,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土地保障的功能逐渐弱化,农民的养老基础发生动摇。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指点意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新农保的试点。因而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研究基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新农保制度的试点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本研究首先描述了当前×村新农保试点和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其次,从五个维度(土地转出与否、土地流转面积、土地流转补偿金的支付方式、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意愿)分析土地流转相关因素在参加新农保方面的差异性,从人口学特征方面(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人均年收入)分析农民在参加新农保方面的差异性。
本研究以罗尔斯的正义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以湖南省D县×村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和整理。
研究发现,农民在参加新农保方面受土地流转的影响显著,主要表现在土地转出者更愿意参加新农保,土地以转包的方式转出的人更倾向于参加新农保,土地流转意愿越强烈的人越愿意参加新农保等等。新农保的发展还受农民的人口学特征的影响,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参加新农保;50-5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最愿意参保,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参保积极性最高,人均年收入对人们参保意愿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它对人们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档次存在显著影响,人均年收入越高缴费档次也就越高;婚姻状况在参保上表现也很显著,已婚状态的人是最倾向于参加新农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