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的无因性及在我国票据法中应用的反思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xingshua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因性是德国概念法学的抽象思维的产物,其在票据法领域内的运用说明了无因性理论在票据法领域内的重要性.票据无因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票据义务人抗辩的限制,也就是发生抗辩切断,在运用于票据基础关系直接当事人之间时存还在一定的效力.我国票据立法更注重强调票据流通的安全性,在无因性的问题上采取了最"严格主义",并未明确确立票据的无因性原则.这与当时的立法背景紧密相关,也反应了我国票据法的立法定位和价值取向.由于立法中对票据无因性的否定态度,实际上否定了融资性票据(融通票据)的存在,限制了票据流通功能和融资功能的发挥,使许多其它条文失去意义,对我国票据法体系的建设和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为适应改革开发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促进我国票据市场和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需要,我们应适当发展融资性票据(融通票据),坚持票据行为的无因性.
其他文献
反垄断法对超高定价的管制是一国竞争政策的微缩,它涵盖了诸如反垄断制度体系的目标与支柱、对滥用优势地位的分析以及政府管制的定位等多方面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超高
“乱收费”是中国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主要是由政府宽泛的和被滥用的收费权力所引发。乱收费反映出的权力运作和控制缺陷与“法治政府”背景下政府行政权“有限、责任和透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