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距离对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意向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13813568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由时间解释水平理论(Temporal Construal Theory)发展而来。时间解释水平由Liberman和Trope于1998年提出,认为时间是一种心理距离,会影响个体的解释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其他认知和行为。之后将心理距离从时间距离拓展到空间距离、社会距离(自己vs他人,内群体vs外群体)、发生的可能性(probability或者hypotheticality),将理论发展成为解释水平理论(Liberman,2007)。解释水平理论认为,这四种心理距离会提高解释的水平,会导致个体在抽象、上位、去情境化的水平上解释事物和事件,导致被试强调事物的合意性而不强调可行性。同时,高水平解释在对于预测远的时间点上喜好、行为意图等上的权重更大。作为解释水平理论在道德领域的应用,Eyal, Liberman, Trope (2008)研究发现,比起心理距离上近的行动,人们判断不道德的行动更加可恶而判断道德行为更加善良。把吃自家的被撞死的狗、拿旧国旗当抹布判断为更不道德,把收养残疾儿童、时尚公司向穷人捐献衣服判断为更道德。本研究在验证Eyal, Liberman, Trope(2008)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将研究延伸到了一般道德行为(助人行为意向)和学术道德行为(学术造假行为意向)这一特殊道德行为上。三个研究的结果表明:(1)时间距离影响人们的道德判断,解释水平理论框架在道德领域的应用适用于中国文化环境;(2)时间距离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相比较近的时间距离视角,远的时间距离视角下人们的助人行为意向更强;(3)视角距离对学术道德判断与学术造假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相比较近的时间距离,远的时间距离条件下学术道德判断和学术造假行为意向之间的相关程度更高。
其他文献
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在奏鸣曲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本文以其《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中的第四乐章为例,从曲式结构、和声思维及创作特点上详细剖析这首作品.
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与本土文化的磨合,到六-九世纪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佛教寺院、佛教信众和供物数量都有大幅的增加。佛教的兴盛带动了佛教慈善活动的蓬勃
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和保藏期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天然生物材料制成的可食膜在食品包装领域正成为研究的热点。而传统的溶液流延法制备可食性包装膜,由
金属材料的腐蚀问题是当今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不可忽略的问题,采用热喷涂技术进行防腐是最有竞争力的方法之一。热喷涂技术是利用热喷涂方法制备涂层的技术,包括工艺、材料、
最新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化,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已成为教育的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一个古老而义常新的时代课题,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目标。当前,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历史状况,如何解
本文通过对先秦文字及秦简牍书书写方式的分析,阐述汉字的形成过程中,书写的方式与汉字的形态存在着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书写的方式对于书写的后果——汉字形态的形成,有着直
本文从才子佳人小说的特点入题,分别阐述才子佳人小说展现出的才美和情美并且对这种审美倾向的主客观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才子佳人小说的特点及其研究现
本文叙述的是南宋时期临济宗禅师兰溪道隆东渡日本传播中国禅宗文化,及其对日本文化的重要影响。南宋后期,局势动荡不安,兰溪道隆为避内乱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禅宗达三十三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