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譬喻故事作为佛经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本是佛说法的工具。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工具,它根本的价值是帮助人们理解佛理。但是譬喻故事在实现它辅助佛法宣扬根本价值的同时,也附带产生了其它方面的价值,因此,汉译佛典譬喻故事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文章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汉译佛典譬喻故事进行研究。
第一,譬喻故事的嵌套叙事与结构。首先,譬喻故事的嵌套叙事。从叙事学角度来看,佛经文本是一个叙事性文本,在这个叙事文本中,阿难或优婆离所讲述佛说法故事是框架叙事。在这个框架叙事中譬喻故事是嵌入佛说法故事之中的一个嵌套叙事。在这个叙事文本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叙事是通过主题的类比联系到一起的。其次,譬喻故事的二元结构。譬喻故事作为佛经叙事文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将其视为是构成佛经的一个“状态”,这个“状态”由故事和佛理构成。然而构成譬喻故事的这两个部分,从表面上看存在表达方式的对立关系,即故事的具体生动与佛理的复杂抽象对立,像这样的两个表达方式对立的部分,在深层却以主题的类比关系建立联系。
第二,譬喻故事与佛教业报思想。譬喻故事中塑造了许多丑陋、粗俗的人物形象。譬喻故事刻意丑化人物,不是审美的考虑,而是佛教教义宣扬的需要,佛教把个人的美与丑与前世之“业”建立联系,认为前世恶业越多,此生就越丑陋,因此,譬喻故事人物形象丑化是佛教用来宣扬善恶轮回果报等佛教思想的。
第三,譬喻故事与古印度财富继承制度。佛经中用来比附佛理的譬喻故事,有一些涉及到财产的继承问题,因此,这些譬喻故事对于认识古印度社会的财产继承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具有《摩奴法典》无法替代的作用。从对譬喻故事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四点认识:一、女性因地位低下,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二、只有男子是唯一的财产继承者,并且男子在财富继承上呈现出一种平等、公平的继承原则;三、对于没有男子继承的家庭,财富将收入官府,即归国王所有;四、在无子,财富尽归国王所有的法律制度下,人们对男子的渴望主要是出于对自己生前财富继承的考虑。
第四,譬喻故事对佛经文献研究的意义。佛典文献是中国古代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佛典文献本身存在许多问题,如佛典文献的疑伪经、抄经问题,校勘问题,散佚文献的辑佚问题等等。在对佛典文献进行文献学研究时,譬喻故事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角度。因为譬喻故事作为佛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在佛经中反复出现,而且还被大量结集成书,因此,这些不同佛经中的同一故事对佛典文献的疑伪、抄录、校勘以及辑佚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五,譬喻故事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首先,譬喻故事对中国故事的影响。在中印文学中存在着一些非常相似的故事,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相似型故事极为困惑,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有些相似型故事,在中国文献中出现的时间比在翻译佛经中出现的时间要早,这一现象使得人们将相似的原因归结为不同文化平行发展的结果。然而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文化平行发展只能存在于简单的故事中,而在情节复杂的故事中很难实现。另外,从中印相似型故事出现的时间来看,大都出现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因此可以得出,中国许多此类故事很有可能是受佛教故事的影响。其次,譬喻故事对中国人兽对话型叙事的影响。先秦动物叙事分客观写实型叙事和人格化叙事两种,其中人格化叙事较有特色。但在先秦动物叙事中,动物作人言,与人对话型叙事极为罕见。但从魏晋开始,动物作人言,与人对话型叙事大量出现于各种文学典籍。文章认为魏晋以后,中国典籍中出现的动物与人对话型叙事,不是中国动物叙事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受佛教譬喻故事中人兽对话型叙事影响而产生的。
第一,譬喻故事的嵌套叙事与结构。首先,譬喻故事的嵌套叙事。从叙事学角度来看,佛经文本是一个叙事性文本,在这个叙事文本中,阿难或优婆离所讲述佛说法故事是框架叙事。在这个框架叙事中譬喻故事是嵌入佛说法故事之中的一个嵌套叙事。在这个叙事文本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叙事是通过主题的类比联系到一起的。其次,譬喻故事的二元结构。譬喻故事作为佛经叙事文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将其视为是构成佛经的一个“状态”,这个“状态”由故事和佛理构成。然而构成譬喻故事的这两个部分,从表面上看存在表达方式的对立关系,即故事的具体生动与佛理的复杂抽象对立,像这样的两个表达方式对立的部分,在深层却以主题的类比关系建立联系。
第二,譬喻故事与佛教业报思想。譬喻故事中塑造了许多丑陋、粗俗的人物形象。譬喻故事刻意丑化人物,不是审美的考虑,而是佛教教义宣扬的需要,佛教把个人的美与丑与前世之“业”建立联系,认为前世恶业越多,此生就越丑陋,因此,譬喻故事人物形象丑化是佛教用来宣扬善恶轮回果报等佛教思想的。
第三,譬喻故事与古印度财富继承制度。佛经中用来比附佛理的譬喻故事,有一些涉及到财产的继承问题,因此,这些譬喻故事对于认识古印度社会的财产继承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具有《摩奴法典》无法替代的作用。从对譬喻故事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四点认识:一、女性因地位低下,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二、只有男子是唯一的财产继承者,并且男子在财富继承上呈现出一种平等、公平的继承原则;三、对于没有男子继承的家庭,财富将收入官府,即归国王所有;四、在无子,财富尽归国王所有的法律制度下,人们对男子的渴望主要是出于对自己生前财富继承的考虑。
第四,譬喻故事对佛经文献研究的意义。佛典文献是中国古代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佛典文献本身存在许多问题,如佛典文献的疑伪经、抄经问题,校勘问题,散佚文献的辑佚问题等等。在对佛典文献进行文献学研究时,譬喻故事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角度。因为譬喻故事作为佛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在佛经中反复出现,而且还被大量结集成书,因此,这些不同佛经中的同一故事对佛典文献的疑伪、抄录、校勘以及辑佚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五,譬喻故事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首先,譬喻故事对中国故事的影响。在中印文学中存在着一些非常相似的故事,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相似型故事极为困惑,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有些相似型故事,在中国文献中出现的时间比在翻译佛经中出现的时间要早,这一现象使得人们将相似的原因归结为不同文化平行发展的结果。然而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文化平行发展只能存在于简单的故事中,而在情节复杂的故事中很难实现。另外,从中印相似型故事出现的时间来看,大都出现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因此可以得出,中国许多此类故事很有可能是受佛教故事的影响。其次,譬喻故事对中国人兽对话型叙事的影响。先秦动物叙事分客观写实型叙事和人格化叙事两种,其中人格化叙事较有特色。但在先秦动物叙事中,动物作人言,与人对话型叙事极为罕见。但从魏晋开始,动物作人言,与人对话型叙事大量出现于各种文学典籍。文章认为魏晋以后,中国典籍中出现的动物与人对话型叙事,不是中国动物叙事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受佛教譬喻故事中人兽对话型叙事影响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