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保建筑与居民生活——以苏州嘉寿堂陆宅为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精神的载体,具有巨大的科学、文化和使用价值。苏州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巨大,控制保护建筑有248处,控制保护建筑属于一种准文物建筑,保护现状堪忧。苏州嘉寿堂陆宅这一名人故居型古宅是控制保护建筑的典型。  本研究展示了嘉寿堂陆宅的历史、建筑价值和现状,居民构成体现为社区阶层化、产权制度复杂化和相对较差的居住条件,同时陆宅居民对破败的社区空间进行了一系列保护性修缮。  本研究还通过展现陆宅居民在社区文化作用下对古宅的感知和古宅保护的参与,在分析苏州市现有控保建筑保护利用案例的基础上,借鉴已有成功模式的经验,确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控保建筑保护措施,努力使控保建筑能更好地为人们所利用,延续原有的文化脉络。
其他文献
在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大中城市出现了集中安(且去低)保群体的社区,这种特殊的城市社区一般建在城市比较偏远区域,社区设施相对较差,社区大多数居民的经济收入、社会保障、
本文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白村为个案,在历史的延续性中对该地区灌溉技术的发展进行回顾、描述和分析,并在经验层面上对结构性条件制约下科尔沁蒙古族农民技术选择的特点、机制、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目的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游开发是指人们为了发掘、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
在我国农地政策的演进中,土地调整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但从地方实践看,土地调整仍是农地制度的重要特征。一些具有土地调整传统的地区在承认国家土地政策前提下,以地方土地实践历史
庙会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集体性文化活动。庙会与乡村的关系十分密切,庙会在一定程度上是乡村生活整体风貌的一个缩影,它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