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维持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疗效,同时对多发性硬化的首发症状及误诊状况进行分析,提高对我国MS患者的临床表现的认识,减少误诊,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通过电子检索MEDLINE、Embas、CBMdisc、Cochrane Library、ISI和美国临床试验登记中心等的数据库文献(1990—2008)。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4. 2. 1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借鉴上述系统评价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1999~2008年间出院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的住院病例资料及1980~2008年国内文献报告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1.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RCTs) 研究,共包含1106名患者。IVIG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研究期限内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复发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MS患者EDSS评分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不同剂量IVIG(0.2 g/kg/m与0.4 g/kg/m)治疗RRMS的复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IVIG与干扰素-?1a治疗RRMS的疗效比较,显示二者均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二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前后EDSS评分的比较中,仅IVIG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IVIG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研究期限内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PMS)患者的疾病进展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MS患者的复发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共收集到4902例病例资料,其中4802例来自国内文献报告,100例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病历记录。其中4478例患者的首发症状按出现的频率依次为: 肢体无力1418例(31.9%),感觉异常1192例(26.8%),视力障碍1115例(24.6%),共济失调249例(5.6%),头晕240例(5.4%),复视189例(4.2%),眩晕148例(3.3%),球麻痹130例(2.9%),尿便障碍102例(2.2%),呕吐86例(1.9%),精神异常78例(1.7%);424例误诊患者的误诊状况按出现频率依次为:脑血管病92例(21.7%),脑梗死85例(20.0%),脊髓病变64例(15.1%),视神经炎61例(14.3%);脑炎48例(11.3%);颅脑肿瘤32例(7.5%);颈椎病16例(3.8%)。
结论:
1.IVIG用于维持治疗MS,其安全性好,可降低RRMS的复发率及EDSS评分显示的神经功能障碍。
2.不同剂量的IVIG治疗RRMS无剂量-效应关系。
3.IVIG与干扰素-?1a均能降低RRMS的复发率,IVIG改善神经功能方面的疗效优于低剂量的干扰素-1a。
4.目前尚不能认为IVIG用于进展型MS的维持治疗可以阻止疾病的进展及复发。
5. MS首发症状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从首发症状至出现其他神经症状体症时间上长短不一,未能同时显示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两个部位以上损害征象,容易被误诊,因此必须熟练掌握MS的临床特征,特别是要熟悉MS的首发症状。对于一些早期不典型病例、诊断有困难的病例应随诊观察,以免漏诊和误诊,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