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云南抚仙湖湖区,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极为突出.该文以抚仙湖湖区为例,以有机集中与有机分散相结合的生态理念为理论根基,以空间作为载体,围绕着旅游开发过程中城镇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云南抚仙湖湖区,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极为突出.该文以抚仙湖湖区为例,以有机集中与有机分散相结合的生态理念为理论根基,以空间作为载体,围绕着旅游开发过程中城镇空间如何向良性模式发展展开论述,探讨了符合自然生态环境的城镇空间发展策略及操作措施,全文的主要思想及结论概括如下:(1)湖区空间整合湖区空间整合是自然、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的过程,包括城镇空间与开敞空间的整合、城乡空间协调发展两个部分的内容,以实现空间全方位协调、持续发展为目标,是优化湖区生态空间的总原则.其中,推广生态农业、开发村寨旅游、适度对村庄进行调整对促进城乡空间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2)强化中心城镇职能,保持湖区城镇发展的低密度走向低密度集聚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湖区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强化中心城镇的职能并扩大其规模,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效应,形成低密度、高质量的城镇群,建立有序发展与有效保护相结合的整体运作机制."乡镇合并、撤村并点、建设新村"的举措在强化中心城镇职能的运用中取得实效.(3)有机集中与有机分散相结合的城镇结构形态集聚发展与适度分散相结合的组团式布局结构有利于城镇形态的生态式发展,也是因循自然的结果.对城镇结构形态进行引导与控制,创建具有高原特色的田园风光城市.(4)对生态敏感地带进行生态复建对作为城市特殊功能用地的生态敏感地带进行环境保育、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及重建,达到自然、社会、经济三效益的统一.抚仙湖旅游度假示范区的规划设计证实了生态复建措施是具有切实可行的效用的.
其他文献
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着人类从产品经济社会、服务经济社会逐步走向体验经济社会,人们闲暇时间和闲暇消费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背景下,如何适应社会经济
近10年来,区域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同城化进程加速,行政边界的概念被弱化,跨越行政边界的空间连片发展现象愈发明显。作为中心城扩展方向上的增长极,临界新区的出现促进了大都
“边缘并非事物的终点,……,是显现事物的开端”——本论文以此为主脉,以城市中的边缘及边缘效应为主要研究对象,希望透过“边缘”这一不囿于传统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城市景观的建设
以往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古典园林在哲学、美学思想方面更多地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而往往忽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对园林的贡献.该文正是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儒家
鉴于我国国情及老龄化特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的共识。而对既有社区进行适老性改造则是实现这一养老模式的主要途径,不仅能经济、有效地解
由于国家、区域以及城市本身发展的需要,向“世界城市”迈进、进一步提高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成为上海在未来努力的方向,因此,对“世界城市”发展经验进行总结、为上海向
该文通过对传统建筑气候观念的剖析,以建筑类型学方法对川滇干冷干热地区的传统建筑模式进行空间形态和技术形态的分析,以川滇地区这一特定气候条件下的现代建筑设计为例,提
随着城市发展“严控新增用地,集约利用土地”相关政策的出台,旧城区土地的再开发得到重视。容积率既是空间发展权再分配的博弈焦点,又是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由于旧
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城市正历经高速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其人口的膨胀、用地的激增和空间的扩展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变革并引发历史城市传统文脉的缺失。城市形态演化研究意在通
开发区的产生与城市发展有先天的内在联系,依托城市而发展,是城市中实行特定优惠发展政策的产业集聚区。开发区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有效带动城市产业升级,增强城市辐射力,促使城市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