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合作中的同盟型安全合作机制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首先探讨了同盟作为一种常见的安全合作形式它的特点和制度化特征,通过综合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制度化安全合作的理论,试图得出影响同盟发展的规律性因素。同盟的建立需要有现实的外在威胁和霸权国的意愿,同时同盟的建立和制度的优越性也是分不开的。同盟的身份的认同,在同盟的建立和维系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理解同盟的建立和发展应该综合现实主义,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不同视角。文章还指出保证同盟的建立的条件在维系同盟的发展中也起作用。为了验证理论的可靠性,本文试图以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发展过程为案例,分析了东南亚条约组织是如何从一个条约演变为制度化的同盟组织的过程。文章认为,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建立虽然和外部的共同威胁这一传统的现实主义因素分不开,但是制度化的因素和规范性因素也起了同样重要的作用。一种同盟的合作在起始阶段受到了大国的影响,但是决定了同盟的制度化特征和制度化进程的因素是包括多方面的,缺一不可。之后,文章分析了影响东南亚条约组织制度化进程的因素。最后,文章又研究了同盟瓦解的过程。通过分析发现,最终导致同盟分解的因素是和开始造成同盟建立的条件是一样的。从而同盟建立条件的变化最终也造成了同盟的分解,即同盟的建立和失败是由共同的因素决定的。文章通过对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建立和失败过程的分析和其制度化进程的分析,运用现有的制度化安全合作理论和同盟理论,试图用一种综合现实主义,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角度来分析东南亚条约组织制度化的过程。文章着重分析了东南亚条约组织建立的原因,同盟在前期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以及影响制度化进程的原因和最后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