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第5版《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选取现存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医学著作,检索肺胀相关处方用药及选穴治疗信息,对方剂、药物、穴位等相关要素进行提取与统计分析,剖析其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并通过收集整理门诊COPD患者中医辨证论治的方药信息,分析和探索COPD患者在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的用药和组方规律,对古代医籍与现代临床中的肺胀治疗方药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肺胀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方法:
以第5版《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分别以“肺胀”或者“肺气胀”作为关键词对文献进行检索,纳入含有以上关键词的条文,并去除检索所得的重复条文。以检索所得原文为基础,整理其中药物、方剂、穴位、针灸处方的相关信息,利用MicrosoftExcel2016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24.0、SPSSClementine12.0,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及因子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检索到的古代文献为基础,分析肺胀病的用药、选穴与组方规律。
选取门诊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病例80例,其中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各40例。按照临床实际辨证结论给予中药治疗。记录中医辨证论治方药信息,利用MicrosoftExcel2016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24.0、SPSSClementine12.0,采用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古代医籍与现代临床中的肺胀治疗方药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以表现二者之间的异同与内在逻辑,并互相印证。
结果:
1.共纳入中医文献101部。
2.共得到原文1109条,经过排除重复内容,共得到肺胀用药、选穴等治疗相关条文217条。得到具有治疗肺胀功效的中药共39味,中药方剂258首,涉及中药261味,针灸处方7首,涉及穴位24个。
3.药物性味归经频数统计:四气方面,以温性、寒性、平性药物为主;五味方面,以苦味、辛味、甘味药物为主;归经方面,以肺经、胃经、脾经为主。
4.对药物进行关联性分析,共提取核心药对27对,核心药组73组,核心药团42项。
5.通过因子分析,对药物进行归类,提取16个公因子,分别总结为:小青龙汤,清肺汤,四物汤,泻肺散,牛黄夺命丹,叶氏清膈丸,玉液散,麦门冬汤,消食化痰丸,以清热利湿润肺为主的药物,温肺桂枝汤,柴胡五味汤,喘急方,橘皮汤,清肺饮子,款冬花汤合白前汤。
6.纳入的24个穴位中,所属经脉以肺经、肾经、膀胱经、任脉为主;所在部位以四肢、胸腹为主。
7.纳入门诊肺胀病例80例,其中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各40例。稳定期涉及中药83味,急性加重期涉及中药60味,四气方面,均以温性、寒性、平性最为常用,急性期寒性药物占比多于稳定期。五味方面,均以苦味、辛味、甘味为主。归经方面,均以肺经、脾经、胃经为主。
8.稳定期用药的关联性分析:共提取核心药对4对,核心药组18组,核心药团78项。急性加重期用药的关联性分析:共提取核心药对35对,核心药组45组,核心药团27项。
结论:
1治疗肺胀相关的方药、针灸信息除分布在本草类、方书类及针灸类典籍外,还广泛存在于医案类、医经类及综合性医书中。
2肺胀病多从肺、脾、肾论治,其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古代医家在肺胀的治疗中多祛邪与扶正并用。
3古代医家治疗肺胀重视寒温并用,温性药物与寒性药物在肺胀病的治疗中均具有重要地位。
4古代医家治疗肺胀的方剂常以温化寒饮、清热化痰、宣肺降逆、止咳平喘、滋阴养血、补脾益肾等为主要治则。
5现代临床COPD稳定期与急性期的治疗各有侧重,稳定期以温补扶正、调节宣降为主,急性期以寒凉清热、祛除实邪为主。其治疗法则与古代中医典籍的记载基本相符。
方法:
以第5版《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分别以“肺胀”或者“肺气胀”作为关键词对文献进行检索,纳入含有以上关键词的条文,并去除检索所得的重复条文。以检索所得原文为基础,整理其中药物、方剂、穴位、针灸处方的相关信息,利用MicrosoftExcel2016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24.0、SPSSClementine12.0,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及因子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检索到的古代文献为基础,分析肺胀病的用药、选穴与组方规律。
选取门诊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病例80例,其中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各40例。按照临床实际辨证结论给予中药治疗。记录中医辨证论治方药信息,利用MicrosoftExcel2016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24.0、SPSSClementine12.0,采用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古代医籍与现代临床中的肺胀治疗方药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以表现二者之间的异同与内在逻辑,并互相印证。
结果:
1.共纳入中医文献101部。
2.共得到原文1109条,经过排除重复内容,共得到肺胀用药、选穴等治疗相关条文217条。得到具有治疗肺胀功效的中药共39味,中药方剂258首,涉及中药261味,针灸处方7首,涉及穴位24个。
3.药物性味归经频数统计:四气方面,以温性、寒性、平性药物为主;五味方面,以苦味、辛味、甘味药物为主;归经方面,以肺经、胃经、脾经为主。
4.对药物进行关联性分析,共提取核心药对27对,核心药组73组,核心药团42项。
5.通过因子分析,对药物进行归类,提取16个公因子,分别总结为:小青龙汤,清肺汤,四物汤,泻肺散,牛黄夺命丹,叶氏清膈丸,玉液散,麦门冬汤,消食化痰丸,以清热利湿润肺为主的药物,温肺桂枝汤,柴胡五味汤,喘急方,橘皮汤,清肺饮子,款冬花汤合白前汤。
6.纳入的24个穴位中,所属经脉以肺经、肾经、膀胱经、任脉为主;所在部位以四肢、胸腹为主。
7.纳入门诊肺胀病例80例,其中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各40例。稳定期涉及中药83味,急性加重期涉及中药60味,四气方面,均以温性、寒性、平性最为常用,急性期寒性药物占比多于稳定期。五味方面,均以苦味、辛味、甘味为主。归经方面,均以肺经、脾经、胃经为主。
8.稳定期用药的关联性分析:共提取核心药对4对,核心药组18组,核心药团78项。急性加重期用药的关联性分析:共提取核心药对35对,核心药组45组,核心药团27项。
结论:
1治疗肺胀相关的方药、针灸信息除分布在本草类、方书类及针灸类典籍外,还广泛存在于医案类、医经类及综合性医书中。
2肺胀病多从肺、脾、肾论治,其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古代医家在肺胀的治疗中多祛邪与扶正并用。
3古代医家治疗肺胀重视寒温并用,温性药物与寒性药物在肺胀病的治疗中均具有重要地位。
4古代医家治疗肺胀的方剂常以温化寒饮、清热化痰、宣肺降逆、止咳平喘、滋阴养血、补脾益肾等为主要治则。
5现代临床COPD稳定期与急性期的治疗各有侧重,稳定期以温补扶正、调节宣降为主,急性期以寒凉清热、祛除实邪为主。其治疗法则与古代中医典籍的记载基本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