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船队的营运管理中,船舶机务管理的两大任务是:为船队营运提供可靠的设备上的保障和有效地控制船舶设备维护的成本,而船队的设备状况和成本控制恰恰是航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技术的进步和运输方式的变革使得船舶的设备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使船舶设备维护能适应变化的对象和变化的环境,已成为航运企业机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国际上对设备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事后维修阶段、预防维修阶段、生产维修阶段和综合管理阶段。如今,典型的设备管理模式在理论上大都融合了“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全员生产维修和后勤工程学”等思想精髓,注重设备在设计和制造阶段的前期管理,追求设备管理全过程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计算机技术和诊断技术的应用,使得设备管理在技术手段上有了突破,设备管理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本文选定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的船舶设备维护模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公司机务管理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和系统的分析,在总结和继承船舶设备管理方面有益的经验的同时,对比当今国际国内设备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对该公司设备管理的各项指标、管理模式、船舶维修保养体系、设备维护成本控制等方面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在此基础上,作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对中远集运船舶机务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 1、架构出以岸基为中心的中远集运船队机务管理新模型; 2、创立了设备管理标准和设备工况指数; 3、细化了设备维护费用的测算方法; 4、提出了设备维护重要工程的效能评估方案; 5、提出了船舶维修保养体系改进思路; 6、强调了船岸通信系统建设和计算机应用; 7、进行了机务管理问题的战略思考。 本文的创新性在于:将国际上设备管理的理论引入航运企业船舶设备管理中,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上的应用。创建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集装箱运输企业的机务管理新模型,提出了船舶设备维护标准、设备工况指数、设备维护工程效能评估等全新的细化管理措施。 本文的意义还在于:中远集运作为一个特大型的集装箱运输企业,其发展过程、外部市场条件、内部管理的环境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通过这一特定案例的研究,必将在设备管理、成本控制、信息技术应用等诸多方面,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尤其是航运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