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了,但是人类对于自然的资源以及环境的破坏,确实从十九世纪才开始的,这种破坏的现象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在原始社会中,人民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对于所居住的自然、生态环境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多半情况下是消极的;当社会发展到农业时代的时候,由于阶级剥削制度造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对立的状态;到了工业时代,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各类科技手段不断发生进步,资产阶级的贪婪性不断滋长,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方式,不但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对立情况加剧,也会进一步加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促使全球化问题不断走上世界性舞台。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环境的破坏问题使得生活在这些国家的人感同身受,一些政府已经采取了有力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近些年,我国环境问题也急剧恶化。对于这个现象,国内外学者始终不断挖掘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思想,努力寻找解决的有效措施。马克思的生态观,是完全建立在人与自然这种复杂的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其内容博大精深,在当代社会发展当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尽管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但是他通过方法论进行剖析,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虽然马克思没有将生态学、生态文明概念提出来,但马克思的生态观却包含了生态学和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马克思的生态观对于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马克思的生态观的形成。包括形成的背景和形成轨迹,把马克思生态观形成轨迹划分成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和成熟时期。第二部分,阐述了马克思生态观的主要内容。首先阐述了生态学及其研究对象,以及马克思生态观与生态学的内在关联,其次在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考察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生态观的具体体现。第三部分,阐述了马克思生态观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指出了中国目前的生态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其次阐述了马克思生态观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再次说明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生态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