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社会城市居民和农村农民的身份于1958年被明确区分开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加剧,这种“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身份差异已经超越了制度层面,涉及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本研究关注的农民的身份问题,是基于这种制度造成的区隔。在目前针对农民工的调查研究中,身份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延续了之前学者的研究脉络,从城市体验、乡土记忆、文化资本三个维度来考察年轻的女性农民工如何通过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来表达自己的身份问题,和寻求解决之道。本文分为绪论和五个章节。绪论主要介绍这项研究的缘起和研究问题。第一章梳理此前学界的研究者对这个问题或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介绍本文的理论来源,包括社会情境理论、社会记忆论、文化资本论。第二章详细介绍了本项研究抽样的区域田坝村民小组,并介绍了研究方法:内容分析和访谈法。第三章重点通过分析城市体验和乡土记忆两个维度在田坝女性农民工的社交媒体上的呈现特点,来探索她们所经历的身份危机的过程。研究发现,在她们身份冲突最强烈的时期,城市体验维度中的社会交往、生活体验和职业体验对她们的身份认同影响较大,也得到充分呈现;乡土记忆虽然也重要,但并未获得太多体现,而且她们的身份认同与是否在工厂工作密切相关。第四章从文化资本的角度分析了田坝女性农民工是如何争取城市身份,或者说抚平身份危机的。第五章讨论了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功能在田坝女性农民工经历身份危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功能在田坝女性农民工的身份危机中主要发挥了记录和促进与自我和他人沟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