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生物的营养库和立地基础,是地球重要的碳库和净化工厂,也是人类社会的生存之本。分析土壤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土壤空间分布规律,有助于理解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也有利于土壤功能的稳定与提升。羌塘高原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土壤基础资料较少,土壤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缺乏深入分析;同时,传统土壤图将土壤类型界线绝对分隔,掩盖了土壤类型间的交叉和过渡特征。本文利用羌塘高原传统土壤图,基于土壤形成发生理论,筛选与土壤形成密切相关的环境因子,运用决策树See5.0软件挖掘土壤与环境因子间的耦合关系;构建羌塘高原寒旱核心区土壤-景观模型,运用规则制图法,绘制寒旱核心区数字土壤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土壤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在小区域内海拔、降水和地形湿度指数是影响土壤分布的主控因子,地形因素影响了气候和其它环境因子在区域内的差异,从而对土壤分布产生影响。大区域中海拔、母质和气候依次成为影响土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气候和母质因素的空间差异较大,对土壤分布的影响作用增强。通过不同范围对比发现,海拔和降水是影响土壤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其它因素在不同区域间差异较大。土壤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不是单一的,是多条件组合协同作用。(2)土壤空间分布特征:羌塘高原寒旱核心区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分布特点。海拔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内水热组合和地表覆被情况,分布海拔最高的是寒冻土,其次是石质土、粗骨土,且二者交错分布,随着海拔降低发育有寒钙土、淡寒钙土、寒漠土、新积土、盐化钙土、寒原盐土类、风沙土、潜育草甸土等。在水平方向上区域内整体南部相对暖湿,北部相对冷干,寒钙土多分布在南部地区,淡寒钙土和寒漠土多分布在北部区域,盐化钙土、寒原盐土类多沿湖泊河流分布,冲积土和新积土则在河谷地带发育。(3)数字土壤制图:在深入分析土壤与环境要素关系的基础上,基于土壤-景观推理模型生成的数字土壤图,在土壤类型间存在过渡带,比传统土壤图更符合实际土壤分布的空间渐变特征;其中基于样点的制图法对样点依赖性大,制图结果破碎分散;基于规则的制图法可以建立土壤-环境关系模型,通过计算土壤类型隶属度可以合理的对土壤类型进行空间分配,基于规则的制图法优于基于样点的制图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结合See5.0决策树分类软件和土壤-景观推理模型,筛选土壤-环境因子,构建土壤-环境关系,是一种有效的土壤制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