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204例冬季普通感冒患者中医证素与证候分布特征的临床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成都冬季普通感冒患者中医证素与证型分布特征,为本地区防治普通感冒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4例普通感冒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发病情况、就诊表现等信息;运用《证素辨证学》证候辨证素量表,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所提示的证素和相应简化计量权值逐一登记、求和,判定中医证素;根据《证素辨证学》证素组成证型理论,结合专家经验,确定证型;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1.一般情况
  (1)204例患者中青年组患者69例(33.82%),壮年组患者60例(29.41%),老年组患者75例(36.76%),各组人数分布无差异(P>0.05)。
  (2)204例患者中男性95例(46.57%)、女性109例(53.43%),各组性别分布无差异(P>0.05)。
  (3)204例患者发病节气中立冬21例(10.29%)、小雪42例(20.59%)、大雪50例(24.51%)、冬至48例(23.53%)、小寒43例(21.08%),立冬低于小雪、大雪、冬至和小寒;发病候数中一候86例(42.16%)、二候58例(28.43%)、三候60例(29.41%),一候高于二候和三候;各组发病节气与候数分布无差异(P>0.05)。
  (4)204例患者诱因种数中无诱因6例(2.94%)、1种诱因151例(74.02%)、2种诱因44例(21.57%)、3种诱因3例(1.47%),1种诱因最高;具体诱因中感受风寒188例(92.16%)、过度劳累18例(8.82%)、饮食不慎13例(6.37%)、平素体弱13例(6.37%)、感受热邪8例(3.92%)、环境干燥4例(1.96%)、淋雨下水3例(1.47%)、环境潮湿1例(0.49%),感受风寒最多;各组诱因种数与具体诱因分布无差异(P>0.05)。
  2.首发症状
  204例患者首发症状有22种,前五位为流清涕126例(61.76%)、鼻塞103例(50.49%)、喷嚏89例(43.63%)、恶寒88例(43.14%)、发热80例(39.22%);恶寒、发热、咽痛、头痛、身体疼痛5种首发症状青年和壮年组占比率高于老年组(P<0.05),恶风首发症状老年组占比率高于青年和壮年组(P<0.05),余16种首发症状各组分布无差异(P>0.05)。
  3.中医证素
  204例患者有24种中医证素,前六位为表204例(100.00%)、风196例(96.08%)、寒170例(83.33%)、肺143例(70.10%)、湿115例(56.37%)、痰95例(46.57%),热证素青年和壮年组占比率高于老年组(P<0.05),脾、气虚和阳虚3种证素老年组占比率高于青年和壮年组(P<0.05);其中表证素以Ⅲ度为主,肺证素以Ⅱ度为主,风证素以Ⅱ度、Ⅲ度为主,寒证素以Ⅱ度、Ⅲ度为主,湿证素以Ⅰ度、Ⅱ度为主,痰证素以Ⅰ度、Ⅱ度为主;余20种证素与6种主要证素程度各组分布无差异(P>0.05)。
  4.中医证型
  204例患者中风寒夹湿证64例(31.37%)、风寒证60例(29.41%)、正虚邪犯证26例(12.75%)、表寒里热夹湿证16例(7.84%)、风热夹湿证15例(7.35%)、表寒里热证8例(3.92%)、风邪袭表证7例(3.43%)、风湿表证6例(2.94%)、风热证2例(0.98%),风寒夹湿证和风寒证为主要证型;表寒里热型(表寒里热证+表寒里热夹湿证)青年和壮年组占比率高于老年组(P<0.05),正虚邪犯证老年组占比率高于青年和壮年组(P<0.05),其余证型各组分布无差异(P>0.05)。
  结论:
  成都地区冬季普通感冒首发症状以流清涕、鼻塞、喷嚏、恶寒、发热为主,青壮年患者感冒症状明显而老年患者症不典型;证素以表、风、寒、肺、湿、痰为主要证素,证型以风寒证、风寒夹湿证为主;青壮年患者以实证为主,易入里化热、兼夹里热而成表寒里热型感冒;老年患者体虚新感,虚实夹杂而正虚邪犯证多见。
其他文献
在交通路网中,车辆的出行轨迹包含着丰富的出行信息,例如车辆的出行路径、出行的起止时间、经过的路段和出行者对路径的选择行为等信息。因此通过对路网中所有车辆的出行轨迹进行深入分析,即可获的整个路网的交通运行状况,能够全面、系统的再现路网中车辆的运行场景,为分析城市交通需求的结构和时空分布特征提供数据支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使得像电子警察、卡口等智能抓拍设备逐渐增多,这为大范围、成批
在公交系统满足乘客需求的前提下,优化公交站点位置与发车方案能节约基础设施和运营成本。然而,传统分析模型(特别是连续模型)的优化设计往往没有考虑到现实的情况,可能导致在没有物理或政治可能性的地方设置公交站(例如在信号交叉口地区)。为了提供可实施的设计方案,本文提出一种结合连续近似法、动态规划算法和NetLogo仿真的模型。  运用公交线路优化连续模型得到最优站点密度函数和发车间隔的解析解。然后,将得
近年来,新型城市群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了特大城市的形成。与此同时,轨道交通在大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城市多圈层的外扩,与之相匹配的轨道交通制式类型逐渐多样化,不同的制式服务于不同的城市圈层。  城市扩张和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层次化发展,必然带来旅客出行跨度的增大和运输需求结构的复杂化,并面临各制式轨道交通线网重组成多制式轨道交通复合网络。随之而来的是旅客对运输服务质量要求的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此外,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废水排放到水体中,使水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印染,电池,印刷,采矿,冶金,电镀,颜料,核电,电器制造,半导体,化妆品等。研究发现,未处理或未充分处理的染料废水排放后,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而且,一旦染料被人体吸收
学位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等南方黄、红壤地区,而且90%以上的种植面积为缺乏灌溉的旱坡地,季节性干旱是限制我国甘蔗生产的首要环境因素。在广西各大植蔗区,大部分植蔗区基本上都没有灌溉条件,而且由于坡地保水能力差,不能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每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旱害,特别是春、秋旱,这是制约甘蔗获得高产高糖的最主要因素。脯氨酸是目前所知生物界分布最广的渗透保护物质之一,
学位
诱发突变是玉米种质扩增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玉米辐射诱变后代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以促进突变体的高效选择和利用。本研究以生产上常用的6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材料,采用3种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进行辐射诱变处理,探讨其辐射敏感性及适宜辐射剂量;对诱变后代M1生物学效应及其M3株系主要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并应用SSR分子标记鉴定了103份48-2和R08诱变后代M3株系的遗传变异。主要研究
学位
[目的]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医院数据为来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医疗卫生服务产生的医疗数据空间属性进行挖据并进行空间分析,探讨GIS技术对医院数据的挖掘分析潜力,指导医疗卫生服务;探索由医院产生的空间数据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利用和开发医疗数据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还可以为医疗单位的日后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http://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