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_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英语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片面重视认知而忽视情感的现象,不仅影响英语教学的质量,而且也制约了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在英语课堂上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情感互动,以提高英语学习效果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肯定了“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指导文件中第一次被作为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并将其置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首。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及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合理应用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英语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促进其认知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关于语言教学中情感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个体因素,包括焦虑、抑制、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学习动机等;另一个是关系因素,即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等。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及理论框架,对情感因素的分类及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本文采用JaneArnold的分类方法,将语言教学中的诸多情感因素分为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和关系因素两大类,并对情感教学的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论述了情感因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教学实验。情感因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学生自信;加强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态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渗透情感教学。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对比的研究方法。分别于2007年9月和2008年4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情感态度问卷调查以及试卷测试,并将两次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第五部分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经过个多学期的实验,在学习成绩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虽没有显著的提高,但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师生关系也非常融洽,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显著下降,不再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负担。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情感因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甲基对硫磷(methyl parathion,简称MP)是一种高效高毒的有机磷农药,其主要的中间代谢产物为对硝基苯酚(p-nitrophenol,简称PNP),易溶于水,中等毒性。由于二者含有苯环结构,残留期
在知识经济时代 ,学会如何学习 ,努力提升学习力 ,比重视和加强学习更重要。学习力从构成要素来看 ,包括学习的动力、毅力、能力、效率和转化力。提升学习力 ,需要重塑学习主
宪法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 ,宪法学以人权为逻辑起点 ,而人权产生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为了保障人权 ,宪法学出现了两大根本理论。民主理论从人权的肯定形态“公民权利”方面保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其中高血压和高脂血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一般常
目的评估结肠充气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在结肠疾病及大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临床怀疑结肠疾病的患者,进行MSCT检查,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取CT仿真内镜(C
<正>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自从摆脱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以来,新加坡政府对国内各民族语言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出发,规定了马来语为国
几十年来,中专卫校护理教育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任务,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并发挥了优势特色,培养的护理专业人才在保护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促进社会经济
相对于公共政策领域内的另一个范畴“经济政策”,社会政策以社会公平、公正为价值取向,政策目标定位于提供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提升民生质量,对于协调与
目的以“证候表征”理论为指导,按照证候模型“因-脉-证-治”的研究思路,探讨血瘀证证候模型的生物表征变化规律以及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为血瘀证证候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提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