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十年来,中专卫校护理教育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任务,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并发挥了优势特色,培养的护理专业人才在保护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人民的健康是护理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护理人才数量是否合格,结构是否合理,分布是否平衡,直接影响着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健康需求和卫生保健,卫生服务的需求将会迅速提高,这对护理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首先从我国护理教育和护理事业现状入手,就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中总结了护理教育长期以来积累的成功经验与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较为突出的共性问题有:现有护理学培养目标与服务需求不相适应,护理教育的规模、层次结构与社会、医院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现有护理课程体系与护理专业特色不相配套,现有教学组织与专业思想培养不相契合。主要表现为:一是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二是护理教学的办学质量有待提高;三是缺乏系统和规范的护士的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四是缺乏对专科护理岗位和护理管理岗位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等等。其次,在研究护理教育和护理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未来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进行了预测,要以加强中等卫校“3+2”分段制护理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素质将是护理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最后,吸取护理教育已有的成功经验,针对现有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新的护理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着重从培养目标、教学培养过程、教学评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的建立及中等护理教育改革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加快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护理基础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伦理、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在专业知识中,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知识、康复指导、保健、老年护理、精神护理等内容;在能力方面,注重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为我国护理教育尤其是中专卫校的护理教育提供参考,为护生毕业后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与规范奠定基础,为医疗卫生事业管理及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等相关政策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