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权网络侵权问题研究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f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誉权网络侵权是一种常见的侵权形式,相比传统的名誉侵权,其具有侵权方式更多、影响更大、速度更快、范围更广的特征。学术界对名誉权网络侵权的专题研究极少,更多的是对名誉权和网络侵权各自问题的分别研究,虽然其适用于名誉权网络侵权问题的探讨,但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细致说明。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搜集整理了《侵权责任法》颁布以来名誉权网络侵权的案例,通过数据分析对目前我国名誉权网络侵权实务审判中存在的突出现象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理论研究及实务现状进一步对现象背后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就解决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建议。文章分为四个章节,其中,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研究意义、选题研究现状和选题研究方法;第二章论述了名誉权网络侵权的基础理论,包括概念、特征、责任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方式;第三章对本文搜集的案例进行了数据归类和数据分析,从中发现,我国名誉权网络侵权案件在实务中存在管辖异议率高、损害结果认定困难、《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适用率高,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不明确的现象;第四章为本文的重点内容,其就第三章所发现的实务现状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第一,我国名誉权网络侵权异议率高的现状背后存在恶意管辖异议多的情况,对多方主体利益造成了损害,对此可以采取限制异议条件、精简异议程序、增加异议风险的措施进行解决;第二,名誉权网络侵权损害结果认定困难是由侵权行为本身性质所致,对此需要通过分类进行解决,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件采取不同的损害结果认定标准;第三,在名誉权网络侵权案件中《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适用率高,可以看出实务中“通知—取下”规则的广泛适用状况,根据目前法律规定以及实务审判态度可以看出,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接收“通知”后不具有实质审查义务,即被侵权人发出通知后具有“通知—即取下”的效果,其可能会严重侵害到网络用户言论自由等权利,因此具有权利过大的嫌疑,对此,笔者建议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监管义务入手,让网络服务提供者对被侵权人的“通知”承担一定的实质审查义务。第四,在名誉权网络侵权案件中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适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中,笔者认为应当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为补充性连带责任,并进一步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的承担比例及超额承担后的追偿问题。
其他文献
2014年11月《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是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一大里程碑式的事件,对于推动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其涉及行政复议制度的一系列修改中尤以行政
无控制交叉口是一种很普遍的道路交叉口类型,也是交通事故频发地点。但目前运用交通冲突技术对无控制交叉口交通安全分析的研究较少;同时,由于此类交叉口的视频数据获取难度大、交通环境复杂多变,现阶段也缺乏无控制交叉口交通冲突自动检测和分析方法。因此,本文以无控制交叉口交通冲突为切入点,借鉴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交通冲突自动检测,明晰冲突的位置、时段和冲突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简便冲突检测和分析流程,从而为无控制交叉
“快播案”中,控辩双方围绕证据的取证和保管环节进行争论,其实质就是电子数据的鉴真问题。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电子数据出现在诉讼程序中的频率越来越高,鉴真是证据可采性的
我国目前没有一部统一适用于全国范围的行政程序法,但是有一些单行的“行政程序法”,存在于法律、行政法规、政府规章等各个位阶上。自1989年制定行政诉讼法时提出完善行政程
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的损害,其不像财产损害那样能够用金钱来具体衡量。但给予受害人以一定的金钱赔偿,能起到缓解和抚慰其遭受的精神痛苦、心理伤害等作用。医疗损害责任中的
活性多样的天然产物是新药开发的重要来源。迄今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药物中,60%来源于天然产物。本论文选择两种丽江产药用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种分离纯化方法,结合HR-ESI-MS、IR和NMR等现代技术对两种药用植物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鉴定了37个单体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2个。具体如下:(1)拟康定乌头化学成分研究拟康定乌头(Aconitum rockii Fletcher et Laue
现代社会资源稀缺,民法在处理纠纷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处理资源的分配问题,以实现分配正义;资源的稀缺性往往导致其价值过于昂贵,使得个人所有成为难事,因此,共有制度的存在显
来华留学生作为我国人才储备的一部分,对我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首先本文在明确来华留学生就业法律制度的概念之后,通过梳理近年来来华留学生的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对电子科技信息技术及相关产物的依赖程度日渐增强。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特征,不同事物之间的彼此融合、互相促进会改变社会的整体
在桥梁基桩检测工程中,弹性波法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由于具有设备简便、效率高、成本低以及能大面积普查等优点,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论文通过对现场实测工程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综合研究,来分析弹性波法在川南城际铁路基桩检测中的应用。论文首先对弹性波法基桩检测的理论进行了阐述,以现场采集到的数据为案例,研究了波形曲线的三种处理方法及处理效果。通过介绍混凝土灌注桩中出现的常见缺陷类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