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的甲骨文分部方法一般有两种,一为按《说文》部首分部,二为按自然分类法分部,后者是目前的主流。本文以自然分类法为中心,对甲骨文部首系统的沿革状况进行研究。
文章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
绪论部分对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及基本思路做了简要介绍。
正文部分共有四个章节:
第一章概述甲骨文分部的两种方法,分析了自然分类法理论的发展过程,然后介绍了采用自然分类法的岛邦男、姚孝遂、朱歧祥、沈建华、季旭昇、李宗焜、陈年福、徐丽群诸家部首系统基本情况。
自然分类法理论由唐兰创立,但岛邦男在《殷墟卜辞综类》一书中首先采用自然分类法编次甲骨文,建立了164部的部首系统,之后的诸家部首系统多是建立在《综类》基础上的。
姚孝遂《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朱歧祥《甲骨文词谱》、沈建华《甲骨文字形表》、季旭昇《甲骨文字根研究》、李宗焜《甲骨文字编》、陈年福《殷墟甲骨文字词表》、徐丽群《甲骨部首的整理与研究》分别将甲骨文分为149、162、145、150、148、163、248部。姚、朱、沈、季、李、陈诸家部首系统与岛邦男部首系统一脉相承,可称之为岛邦男系。
徐丽群《甲骨部首的整理与研究》一文中的部首系统是在构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自成一系,与其他7家有很大差异,可称之为构件系。
第二、三、四章分别对岛、姚、朱、沈、季、李、陈、徐8家部首系统的部首字、归部、部序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在部首字方面,《综类》部首字的设置是存在可商榷之处的;甲骨文部首系统存在不断新增合体部首和不成字部首的趋势。二、在归部方面,《综类》《类纂》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归部现象;构件系的甲骨文字归部比岛邦男系更加精确、合理。三、在部首的排序方面,岛邦男系诸家部首系统都存在部首分类不明确、排序标准不一的问题。构件系明确将部首分为五大类,比其他7家更合理。四、在部内字的排序方面,由于甲骨文部首系统还处在发展阶段,诸家部首系统均缺乏较为统一、明确的排序标准,存在可改进的空间。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分析现有甲骨文部首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改进方向。
文章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
绪论部分对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及基本思路做了简要介绍。
正文部分共有四个章节:
第一章概述甲骨文分部的两种方法,分析了自然分类法理论的发展过程,然后介绍了采用自然分类法的岛邦男、姚孝遂、朱歧祥、沈建华、季旭昇、李宗焜、陈年福、徐丽群诸家部首系统基本情况。
自然分类法理论由唐兰创立,但岛邦男在《殷墟卜辞综类》一书中首先采用自然分类法编次甲骨文,建立了164部的部首系统,之后的诸家部首系统多是建立在《综类》基础上的。
姚孝遂《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朱歧祥《甲骨文词谱》、沈建华《甲骨文字形表》、季旭昇《甲骨文字根研究》、李宗焜《甲骨文字编》、陈年福《殷墟甲骨文字词表》、徐丽群《甲骨部首的整理与研究》分别将甲骨文分为149、162、145、150、148、163、248部。姚、朱、沈、季、李、陈诸家部首系统与岛邦男部首系统一脉相承,可称之为岛邦男系。
徐丽群《甲骨部首的整理与研究》一文中的部首系统是在构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自成一系,与其他7家有很大差异,可称之为构件系。
第二、三、四章分别对岛、姚、朱、沈、季、李、陈、徐8家部首系统的部首字、归部、部序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在部首字方面,《综类》部首字的设置是存在可商榷之处的;甲骨文部首系统存在不断新增合体部首和不成字部首的趋势。二、在归部方面,《综类》《类纂》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归部现象;构件系的甲骨文字归部比岛邦男系更加精确、合理。三、在部首的排序方面,岛邦男系诸家部首系统都存在部首分类不明确、排序标准不一的问题。构件系明确将部首分为五大类,比其他7家更合理。四、在部内字的排序方面,由于甲骨文部首系统还处在发展阶段,诸家部首系统均缺乏较为统一、明确的排序标准,存在可改进的空间。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分析现有甲骨文部首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