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最早在《素问》七篇大论中集中论述,并在《黄帝内经》其它篇章中具体运用。在中医学文献中,温病的概念亦最早见于《黄帝内经》,那么温病在病因、病机、发病、辨证及治疗等方面必然与运气学说存在难以割舍的关系,学者对此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将温病与运气学说结合起来研究,探讨运气学说的理论范畴、运气学说在温病辨证论治中的具体运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基于运气的温病辨治规律。
方法:借鉴医史文献的研究方法。以《黄帝内经》为主要研究文献,结合后世医家有关运气及温病研究的相关著作与论文,采用分析整理归纳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深入研究,阐述运气学说的科学性、理论范畴,及其在《黄帝内经》中的具体运用,并基于此阐明温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及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结果: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运气学说的形成主要是以朴素的天文和历法知识为基础,而源于运气学说的“天人相应”观念亦有其天文、物理学等科学依据。运气学说的理论范畴除了干支推演理论,主要包括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认识,这些在七篇大论中有系统概述,而详细的理论应用必须探求整个《黄帝内经》。
第二部分论述运气学说在《黄帝内经》中的具体运用。“伤于寒”是导致免疫力下降、感受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因素,属于疾病的诱因。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影响体质,体质最终决定发病证候的寒热虚实,而非六淫。三阴三阳开阖枢学说描述太阳、太阴时“开”、“关”并存并用,其用取象比类的思维细致地描述了三阴三阳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开阖枢“折”即为三阴三阳病。经气倾移是三阴三阳病的本质,主要由人迎寸口脉法来判定倾移的六经方向和经气多少,辨识三阴三阳病的过程就是六经辨证的过程。
第三部分论述基于运气学说的温病辨证论治规律。温病的病机可以归纳为:失于藏精,感受邪毒,发必温病。“伏气”的本质是异常气候(六淫)加于人体后形成的体质状态,并影响未来发病的寒温性质;不能用“伏气”来阐释温病的病机。温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体质阳升热化,即“不藏精”,而“不藏精”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包括“冬伤于寒”。卫气营血辨证缺少对具体的经脉脏腑病位的辨别,临证必须结合六经辨证。吴鞠通的三焦辨证严格来说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创新的辨证方法,教材将其等同于脏腑辨证,就失去了本义,辨治温病也就很难单独以之为纲。而六经辨证不仅兼纳经络、脏腑,而且每一经皆有卫、气、营、血之分,是一种纵、横交叉立体式的较完整的辨证方法,实际含纳三焦辨证,并能融合卫气营血辨证,辨治温病应采用以六经为纲、卫气营血为目的六经辨证体系。同时,温病的治疗须采用同是源于运气的气味治法。
第四部分论述疫病的发生规律和预测方法。《黄帝内经》时代的先人不仅早已认识导致疫病等恶劣疾病发生的致病原,即其所谓“邪鬼”、“五尸鬼”,而且认识到“三虚”可致疫病,还运用运气学说准确地预测疫病的发生。文章最后用运气学说分析了本次“新冠”肺炎疫情。
结论:运气学说具有客观的天文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运气学说不仅在七篇大论中集中论述,更是整个《黄帝内经》及乃至整个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其在《内经》中得到具体、广泛地应用。进而温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方法、治疗方法等多源于运气,从而形成基于运气学说的温病辨治规律,以及疫病(包括温疫)的发生与防治规律。
方法:借鉴医史文献的研究方法。以《黄帝内经》为主要研究文献,结合后世医家有关运气及温病研究的相关著作与论文,采用分析整理归纳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深入研究,阐述运气学说的科学性、理论范畴,及其在《黄帝内经》中的具体运用,并基于此阐明温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及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结果: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运气学说的形成主要是以朴素的天文和历法知识为基础,而源于运气学说的“天人相应”观念亦有其天文、物理学等科学依据。运气学说的理论范畴除了干支推演理论,主要包括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认识,这些在七篇大论中有系统概述,而详细的理论应用必须探求整个《黄帝内经》。
第二部分论述运气学说在《黄帝内经》中的具体运用。“伤于寒”是导致免疫力下降、感受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因素,属于疾病的诱因。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影响体质,体质最终决定发病证候的寒热虚实,而非六淫。三阴三阳开阖枢学说描述太阳、太阴时“开”、“关”并存并用,其用取象比类的思维细致地描述了三阴三阳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开阖枢“折”即为三阴三阳病。经气倾移是三阴三阳病的本质,主要由人迎寸口脉法来判定倾移的六经方向和经气多少,辨识三阴三阳病的过程就是六经辨证的过程。
第三部分论述基于运气学说的温病辨证论治规律。温病的病机可以归纳为:失于藏精,感受邪毒,发必温病。“伏气”的本质是异常气候(六淫)加于人体后形成的体质状态,并影响未来发病的寒温性质;不能用“伏气”来阐释温病的病机。温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体质阳升热化,即“不藏精”,而“不藏精”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包括“冬伤于寒”。卫气营血辨证缺少对具体的经脉脏腑病位的辨别,临证必须结合六经辨证。吴鞠通的三焦辨证严格来说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创新的辨证方法,教材将其等同于脏腑辨证,就失去了本义,辨治温病也就很难单独以之为纲。而六经辨证不仅兼纳经络、脏腑,而且每一经皆有卫、气、营、血之分,是一种纵、横交叉立体式的较完整的辨证方法,实际含纳三焦辨证,并能融合卫气营血辨证,辨治温病应采用以六经为纲、卫气营血为目的六经辨证体系。同时,温病的治疗须采用同是源于运气的气味治法。
第四部分论述疫病的发生规律和预测方法。《黄帝内经》时代的先人不仅早已认识导致疫病等恶劣疾病发生的致病原,即其所谓“邪鬼”、“五尸鬼”,而且认识到“三虚”可致疫病,还运用运气学说准确地预测疫病的发生。文章最后用运气学说分析了本次“新冠”肺炎疫情。
结论:运气学说具有客观的天文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运气学说不仅在七篇大论中集中论述,更是整个《黄帝内经》及乃至整个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其在《内经》中得到具体、广泛地应用。进而温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方法、治疗方法等多源于运气,从而形成基于运气学说的温病辨治规律,以及疫病(包括温疫)的发生与防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