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室内不同燃烧源燃烧释放颗粒物的理化特征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ng6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多区域发生雾霾污染事件,颗粒物污染形势日趋严峻,其中细颗粒物(PM2.5)逐渐上升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环境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对气候、环境、身体健康等造成严重危害。国务院2012年颁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这是我国首次将细颗粒物纳入国家标准。与此同时,国家建立了多个室外大气颗粒物监测平台,并对颗粒物污染进行监测和分析。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室外颗粒物污染短期内难以达标,控制室内颗粒物污染更易实现人体健康的防护。室内源是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室内源释放颗粒物的浓度、粒度分布、散发速率等基础数据反而较少。为此,课题围绕建筑室内不同燃烧源燃烧释放颗粒物的理化特征展开了研究。首先,利用文献综述对颗粒物的产生、运动、凝并、沉降机理进行分析,目的是掌握影响颗粒物理化特征变化的微观因素,并为颗粒物的规律变化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其次,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设计实验方案,结合已有的实验平台营造颗粒物理化特征研究的测试环境,并选取居住建筑室内的三支平安香、三支烫金香、一盘蚊香、一支香烟为研究对象,在46m3密闭的洁净间中进行颗粒物散发、监测和采样。实测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燃烧源在燃烧过程中均释放大量的颗粒物,并以PM2.5为主,其中烫金香释放的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最大,平安香释放的PM2.5和PM10的数量浓度最大,香烟的均最小。通过分析发现,平安香燃烧过程中释放PM2.5的速率远高于其他三种燃烧源;四种燃烧源燃尽2h后,细颗粒物在室内留存时间较长,其中0~0.5μm的颗粒物更为明显。最后,通过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联用技术对四种不同燃烧源燃烧释放颗粒物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四种不同燃烧源燃烧释放的颗粒物均以烟尘集合体为主,其中单颗粒物以球形和多面体为主;颗粒物的化学组分主要为O、C、Si等元素,并含有微量的Al和Mg。综上所述:本文采用实测与电镜、能谱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就建筑室内四种不同燃烧源燃烧释放颗粒物的理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成果为室内源的颗粒物浓度预测模型积累数据,为颗粒物的图像分析和毒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塔这种建筑形式最早是作为佛教建筑的标志,由印度传入我国,故而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修建的塔都是佛塔或由埋葬舍利而延伸出去的墓塔。但在明清时期,出现一种按堪舆家根据风水学说确定位置所建筑的塔——风水塔,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大量的修建,这种塔的修筑多是受汉文化和风水文化的影响,培补风水,希望当地多出人才,兴文风,旺科举或是镇灾祈福。贵州有别于其他汉文化聚集区,是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但它却是修建风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