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驶平顺性是汽车基本特性之一,行驶平顺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现今,汽车平顺性越来越被人民所关注;同时,也越来越被各大汽车厂商所重视。以前,用传统的方法来研究乘坐舒适性,通过样机试制、调试、道路模实验,这不仅不符合成本效益,而且设计周期长。此外,一些实验存在不安全的因素。现在,随着虚拟样机的开发,计算机模拟分析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乘坐舒适性上的研究,以及运用一些辅助设计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这样更容易优化和改善汽车各性能参数。车辆平顺性研究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由“道路-汽车-人”组成。路面不平度和车速构成了车辆振动系统的“输入”,人体感受的加速度作为车辆振动系统的“输出”,它是通过悬挂、非悬挂质量和弹性、阻尼元件(轮胎、悬架、座椅等)组成的振动系统来传递的。本文主要研究随机路面模型、汽车整车模型的建立和乘坐舒适性这三个方面。本文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以麦弗逊悬架为前悬架、采用纵置钢板弹簧结构的非独立悬架为后悬架的微型车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Car模块,建立包括前后悬架、转向系统、横向稳定杆、轮胎、制动、动力、车身系统和人-椅模型等在内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其中作为建模难点的钢板弹簧采用离散梁方法简化建模,并对其建模原理和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采用台架试验对所建钢板弹簧模型进行刚度验证;同时,也采用了孔辉科技单轴K&C实验台对所建的前后悬架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在建立精确模型的基础上,按照国标的相关要求,对所建整车模型进行了B级、D级随机路面、三角形凸块脉冲路面等路面进行平顺性仿真分析。本文以座椅总加权加速度、轮胎动载荷、悬架动行程等三个指标为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采用了ISO2631-1:1997(E)标准中的基本评价方法对座椅处加速度进行加权计算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车在B级路面上行驶时,乘员感觉到有一些不舒适;该车在D级路面上行驶时,乘员在低速时感觉有一些不舒适,而在较高车速行驶时乘员感觉相当不舒适;该车在三角形脉冲输入下对乘员没有任何的健康伤害。最后,通过改变悬架刚度、阻尼等参数来观察对行驶平顺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