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x2853066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连续性倒塌是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于突发事件结构发生局部破坏,这种破坏从结构初始破坏位置沿构件进行传递,最终导致整个建筑物倒塌或者造成与初始破坏不成比例的倒塌。近年来倒塌事件频发,对结构抗连续倒塌的研究意义重大。随着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型钢混凝土柱-钢梁组合结构体系被应用于高层及超高层等复杂体系中,但对其在偶然荷载下的抗倒塌性能研究还不充分。本文基于拆除构件法对型钢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进行了抗连续倒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型钢混凝土柱平面框架试验模型建模分析,验证型钢混凝土构件塑性铰特征值确定方法的适用性。为组合框架结构构件塑性铰参数确定提供依据。(2)建立10层空间型钢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有限元模型,在长边中柱失效情况下分别采用线性静力、线性动力、非线性静力、非线性动力等四种方法进行分析,考查剩余结构内力变化、结构塑性铰发展及失效柱上部节点位移变化,分析表明:空间型钢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在承重柱失效后力的传递由近及远,遵循就近原则;非线性动力分析能更准确的模拟结构的连续倒塌破坏。(3)分别拆除首层长边中柱、短边中柱、角柱、中柱,采用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对组合框架进行抗连续倒塌分析,考查剩余结构内力变化、结构塑性铰发展及失效柱上部节点位移变化,并将四种工况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各工况中拆除角柱对结构抗连续倒塌最为不利。(4)通过研究不同层构件失效时失效点位移变化情况,以及楼层数、构件失效时间、跨度变化这些因素对型钢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连抗续倒塌破坏的影响。分析表明承重构件失效时,跨度增大会加剧连续倒塌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心脏受累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996年6月-2007年6月住院的178例KD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UCG)检测。结果心电图改变106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
<正> 1 前言 70年代以来,随着重氮树脂系感光胶等新型制版材料的不断问世,丝网印刷这门古老的印刷技术青春焕发,活力倍增。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丝网印刷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造成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数量锐减和教学质量大滑坡。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衰落导致偏远农村地区适龄儿童的基本受教育权难以保障,引发了政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足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因桩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以及临床医生认识不足,易误诊,误诊率达50%。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要改变中职学生漠视语文学习的现状,就要回归中职语文教学的“本然”——在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挥语文教学的“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