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自身对外开放和全球化外部冲击的双重背景下,中国城市空间表象及其内在增长机制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珠三角地区恰为这些变化的始发之地,也是这类变化的最为密集之所。而学术界将“空间”与“社会”对应起来的转向,则为观察珠三角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分析视角。
本文便是通过对珠三角空间现象和空间事件的观察,应用数据分析、深度访谈、主体—过程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对经典空间理论的理解,以逻辑推演的方式,阐释了经济资本如何通过与空间的结合转换成政治资本的过程。试图以此透视中国经济、社会、政治各领域的发育状况,以及权力—空间—资本三者之间可能产生的互动。
根据分析,在珠三角经济资本空间→政治资本的转换过程中,外部经济资本具有深刻的启动性力量,正是外资与珠三角地域空间和生产的结合,激活了这里的土地、资本、劳动力循环,并逐渐积累起丰厚的国内经济资本。而这所有的资本,首先通过第一个环节——“资本空间化”的方式进入到珠三角的城市和乡村建设,并且将资本的生产(再生产)、空间的生产(再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生产(再生产)结合起来。资本空间化引发了两方面的后果,一是通过空间的生产与交易,原来由政府控制的大一统空间如今分散给各类团体(如企业、村集体)和个人(如私人业主);二则资本化后的空间同时拥有了诸如高额交换价值、位置垄断性、利益关系复杂等特殊性质。在第二个环节“空间政治化”中,首先空间及其内在的资本关系使得自身成为城市的发展障碍或者牵制其发展方向;另外与此同时,拥有空间的团体或个体,以手中资本化后的空间为工具,与流通于空间之上的政治权力进行博弈。在博弈的过程中,市民权利意识被激发,政府行事方式被重置,政府—市场—社会间原有权力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发生改变,广州猎德村、东莞某铁路、番禺垃圾站和恩宁路改造等诸典型空间事件为其佐证。至此,资本化了的空间(或者说空间化了的资本)拥有了更广泛的政治学(政治资本)含义。
由于这类空间实践在珠三角的普遍发生,本研究判断,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权力正在遭遇解构,在资本和空间的生产过程中,非政治的团体或个体因为占有空间而将更多的权力争取到市场和社会的领域,中国不仅是走在了经济现代化的途中,也正在社会、文化和政治现代化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