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分析师跟进与审计意见——路径探究与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i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形成,为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舞台。信息中介(分析师、审计师、财经评论家、媒体等)作为连接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需求者的媒介,在传递和加工信息的同时也扮演着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的角色。  分析师跟进是指分析师通过利用其信息渠道优势搜集各类信息,包括公司层面的特质信息(朱红军,2007)以及宏观、市场以及行业层面的信息,发挥其专业特长对信息进行挖掘、提取和加工,形成盈余预测和评级报告然后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形式传递给投资者。外部独立审计在了解了被审计单位及其内外部环境后,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合规性、客观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在降低交易成本、缓解代理冲突的同时减少了信息不对称(薄仙慧和吴联生,2011)。  在资本市场上担任信息传递者以及信息加工者双重角色的分析师与提供信息鉴证服务的独立审计师,同作为连接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信息中介和企业外部监督治理机制,基于二者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在此基础上关于具体作用路径的探究,对规范分析师行业、提升审计质量、更好地发挥外部治理功能、改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分析师跟进活动对审计意见形成过程的影响展开了研究。规范研究部分,通过针对性地阐述“沉默的螺旋”理论、“图式”理论、启发性认知偏差等相关理论,对分析师跟进影响审计意见的作用路径进行剖析,构建了作用机制,并结合分析师跟进偏好的分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作用链条,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假设。实证研究部分,选取2009-2014年期间沪深A股主板1181家上市公司的7086个样本,研究了审计意见是否会受到分析师跟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分析师声誉、事务所规模以及审计师风险容忍度对二者关系的影响。此外,本文还通过将滞后一期分析师跟进人数作为工具变量引入模型进行回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并通过变量替换的方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导论。本部分从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入手,引入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分析师和审计师,基于二者信息中介和外部监督者的双重角色,进一步论述了本文研究意义,介绍了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并简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结构框架以及拟实现的创新。  第二章文献综述。对分析师跟进(包括分析师跟进的决定因素,分析师跟进的信息含量以及分析师跟进的公司治理效应)、审计意见决策以及分析师跟进与审计师相关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后,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分析师跟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师跟进的公司治理效应和分析师跟进的决定因素上面,而专门针对证券分析师跟进与审计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仅限于审计定价与两种外部监督方式是否具有替代或者补充效应方面,并没有涉及分析师跟进这一外部信息环境如何影响到审计师做出审计判断这一内容。  第三章路径探究。本部分有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理论分析,对“图式”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和启发式认知偏差理论进行了针对性地描述;第二板块为作用机制,对意见环境的形成、意见环境为何会影响审计判断以及意见环境影响审计判断的过程这三个问题进行了剖析,从而形成了作用机制。  第四章研究假设。在上述作用机制分析基础上结合对分析师跟进偏好(分析师跟进越多的公司,其审计风险越低且审计师在未来面临的损失较少,即分析师报告传递的多数是上市企业的正面信息)的研究,得出了完整的作用链条,即:分析师跟进形成的意见环境→较低的审计风险且未来面临的损失较少(诉讼风险较小)→“同化”和“顺应”→标准审计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章的研究假设。  第五章研究设计与实证检验。研究设计部分包括数据的搜集及处理,变量的选择及定义和模型的参照及建立。实证检验部分首先对全样本按审计意见类型和事务所规模进行了分组描述并就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然后采用相关系数分析法对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接着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检验了分析师跟进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以及在分析师声誉、事务所规模和审计师风险容忍度不同的情况下,分析师跟进对审计意见影响的程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最后通过引入滞后一期分析师跟进情况作为工具变量来解决分析师跟进与审计意见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并通过变量替换的方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部分主要对前述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上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  (1)分析师跟进作为一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在发挥信息中介作用的同时也发挥着意见表达功能,构建并塑造了审计师做出审计判断所依赖的外部信息环境。  (2)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师风险意识的加强和“沉默的螺旋”的作用,审计师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出于意见认同的动机,会主动去了解外部意见环境,为信息环境影响审计判断提供了可能。  (3)Piaget的“图式”理论的“同化”和“顺应”机制、行为金融学的启发性认知偏差理论解释了意见环境是影响审计判断的具体过程:当审计师的内在意见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时,若分析师报告所包含的态度和观点与一致,则“同化”作用发挥效果,审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信心得以巩固和强化;而当分析师报告所包含的态度和观点不利于标准审计意见的发表,即与审计师的内在判断相悖时,“顺应”作用连同启发性认知偏差发挥效果,审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信心被削弱,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概率增加。  (4)分析师跟进人数与标准审计意见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当分析师跟进人数越多时,审计师越容易对被审计单位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5)审计意见作为审计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已被学者广泛运用到学术研究中去,越严厉的审计意见所代表的审计质量越高,基于审计质量的视角,可以得出结论:分析师跟进与审计质量负相关,即同作为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师跟进与审计师的审计监督之间存在着替代效应。  (6)分析师声誉越高,分析师跟进人数和标准审计意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显著。明星分析师相对于非明星分析师而言,有着更为丰富的执业经验,较好的信息鉴别能力和处理能力,其报告的准确度更高和信息内涵更为丰富,加之“明星分析师光环效应”,使得审计师对其依赖性越强,越容易出具标准审计意见。  (7)事务所规模对分析师跟进与审计意见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由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合并趋势减弱了大资源优势的同时提升了小所的审计质量、四大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法律风险更低等原因所致。  (8)相比有较低风险容忍度的审计师,在审计师风险容忍度越高时,审计意见受分析师跟进更为显著。  第七章研究不足与展望。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主要贡献:  第一,以往的文献大多集中在分析师跟进行为对提高信息效率和公司治理效应等层面,尚缺乏基于审计的监督视角去研究分析师跟进行为的经济后果即分析师跟进行为对做出审计判断这一过程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分析师外部监督治理作用的理解。  第二,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针对分析师跟进和外部独立审计的关系展开研究,丰富了不同公司外部监督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文献、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增量的经验证据。  第三,本文拟借助传播学“沉默的螺旋”理论、新闻心理学“图式”理论、行为金融学启发性认知偏差理论构建分析框架,用以剖析分析师跟进这一活动影响审计判断的具体机制,从审计意见形成角度考察了分析师跟进对审计判断行为的影响,提供了与已有文献不同的研究视角。  第四,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经验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分析师跟进这一行为活动对审计师意见判断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审计师声誉、事务所规模以及审计师风险容忍度对二者关系的调整作用,弥补了审计师做出意见判断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18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A、B两组(A=47,B=47).A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接受
目的 分析小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PEWS)评分的护理干预在急诊儿科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急诊儿科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
随着会计报告的目标从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使用,公允价值会计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重新引入公允价
在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需求中,住已经成为家庭消费中最重要、最特殊、最敏感的需求之一,住宅对于居民的重要性显而言之。而且,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住宅房地产业发展成为国
目的 探究综合延续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清洁间歇导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例患者为笔者医院的64例脊髓损伤患者,以乱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参照组,所有患者做清洁间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