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o1guog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肯定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规范其技术标准,提供安全有效、操作性强、便于推广的治疗方案。  方法:选取失眠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人,治疗组予以针刺五脏背俞穴(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内关、神门、三阴交、百会、四神聪)治疗,均随证加减。进行15天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记录症状评分,并与治疗结束后30天随访以评价疗效。  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PSQI各成份、总分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组间治疗后PSQI总分对比无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在改善睡眠障碍和睡眠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SAS、SDS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SAS与SDS积分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经针刺五脏背俞穴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值明显改善(P<0.05,P<0.01),在改善难以入睡方面,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2)经过临床观察,FAS数据集试验组痊愈20例占62.50%,显效7例占21.87%,有效3例占9.37%,无效2例占6.25%,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痊愈19例占59.37%,显效6例占18.75%,有效4例占12.50%,无效3例占9.37%,总有效率为90.62%;PPS数据集试验组痊愈20例占64.51%,显效7例占22.58%,有效3例占9.67%,无效1例占3.22%,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痊愈19例占63.33%,显效6例占20.00%,有效3例占10.00%,无效2例占16.66%,总有效率为93.33%;经χ2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疗法的疗效本次试验观察显示无明显差异。  结论:(1)针刺五脏背俞与常规针刺治疗失眠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本次试验观察显示两种疗法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3)针刺五脏背俞穴组在改善焦虑、抑郁、PSQI各项积分中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以及中医症状中难以入睡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4)针刺五脏背俞穴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
其他文献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以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并伴有学习困难为主要表现,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因西药治疗存在不良反应多,且在药物减量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临床症状的反弹、影响睡眠质量,且长期用药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给临床用药带来一定局限性,故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学工作者将研究放到了中医中药上。韩新民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心肝火旺证是多动症的
中央国家机关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党员干部应当在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中走在前面、作出表率针对中央国家机关不同程度存在的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
目的:通过分析达康灌肠液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白介素1p和白介素10的影响,探讨该验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机理。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