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CNNIC的统计,到2008年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到2.53亿,远远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不断提升,2008年奥运会期间,观众首选的媒体由电视和报纸变为电视和互联网,互联网从此由“第四媒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流媒体。目前互联网正在以更加迅猛的势头向农村和老年人扩散,网络的渗透率还在不断的增长。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一种全新的、以网络为生存空间的e品牌应运而生。e品牌属于网络品牌,但它又不等同于网络品牌,它是必须以互联网为生存空间的网络品牌。e品牌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与我们产生互动,而网络品牌可以。有些网站比方说淘宝、可口可乐,他们就属于网络品牌,因为他们的产品可以在现实的生活中与人们产生交流。但e品牌不是这样,例如:Google、搜狐、腾讯等。e品牌无法在现实中与使用者产生互动,它的网站是它与使用者交流的唯一平台,这就决定了这类网站品牌的特点和个性只能通过他的标志、界面、色彩和技术传递给我们,所以这类网站的CI形象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e品牌传播和沟通方式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与传统品牌和网络品牌在视觉表现形式上的差别。本文首先对e品牌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总结出e品牌的概念,并对e品牌的发展历史做了细致的分析。之后又从传播学、符号学、心理学角度对影响e品牌形象设计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引入本文的主题e品牌形象设计研究。e品牌的CI形象设计包括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听觉识别系统、文本识别系统。现今的e品牌中不乏成功案例,Google、百度、优酷等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行业的领头羊,除此之外,大多数中小网站都被淹没在茫茫网海。研究e品牌的CI形象设计和品牌建构模式有助于国内各中小网站迅速提升品牌形象,从而使中国的网站建设尽快的从对技术的关注转移到对品牌的打造上来,实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不仅如此,新兴的e品牌也为C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e品牌的特殊性决定了CI形象设计不能沿袭传统品牌形象塑造的方式,必须有所改变。这也在无形中丰富了CI形象设计理论,促进了CI理论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