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情感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道德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道德情感的培育,结果社会出现了道德冷漠症,教育亟待加强道德情感的培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培育至关重要。道德想象力为这一研究论题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道德想象力是一种道德的想象力,它是一种与道德相关的、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他人情境并做出道德行为选择的能力。道德想象力既与中国传统“推己及人”道德思维方式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同时也有现代心理学道德移情作为其心理机制。现代教育学家杜威和当今哲学家努斯鲍姆对道德想象力的论述为该理论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正因为道德想象力强调个体设身处地想象他人所处的情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他人的欲望和需求,它有助于培育同情、仁爱、文化认同等道德情感。此外,个体通过发挥道德想象力,能够理解他人的动机和欲望,从而做出合理公正的道德判断和具有人文关怀的道德选择。当前我国青少年的道德情感培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道德想象力缺失等问题。具体来讲,教育目标功利化,过于注重知识和能力在道德教育的作用;教育方法单一,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灌输模式,情感熏陶模式被边缘化;教学内容空洞,不贴近青少年的情感实际;教育效果评价扁平化,以学业成绩论英雄。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教育忽视人文艺术的熏陶,轻视情感的培育,缺乏道德情感培育的环境。因此,情感教育可以设置人文艺术课程启发道德想象力,丰富道德情感。运用创新型的道德情感培育方式,采用角色扮演和德育叙事的方式培育同情感,激发行动力。同时,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创设良好的道德情感培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