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作为荒漠地带生长的稀有寄生植物,常寄生于白刺属(Nitraria L.)植物根部,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如抗衰老、促进消化、防癌和抗癌等。本研究首先利用ITS2分子标记完成了对采自阿拉善左旗锡林高勒锁阳和其寄主白刺物种的鉴定。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锁阳五个不同发育期、七个产地七种活性成分(多糖、总黄酮、鞣质、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和熊果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同时对之前已获得的锁阳内生真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软件分析锁阳五个发育期优势内生真菌和主要活性成分积累规律之间的相关性。通过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对锁阳和其寄主白刺的ITS2序列特征以及两物种亲缘关系进行了鉴定,两个物种分别独立聚为一支,其中同属异种植物的种间K2P遗传距离明显大于种内遗传距离,锁阳和白刺的属间遗传距离明显大于两物种的最大种内遗传距离。通过ITS2序列二级结构预测图更准确直观地验证了两物种同属近缘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同种锁阳二级结构的茎环数目、大小及位置均一致,而同属异种白刺的二级结构明显存在很大的结构差异。采用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锁阳多糖含量,发现在3月萌发期最高;采用NaNO2-AI(NO3)3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其含量在萌发期最高;按照国家药典方法测定鞣质含量,其结果在11月冬藏期最高;应用甲醇提取、HPLC法同时测定锁阳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和儿茶素含量,其结果显示,没食子酸含量在6月旺盛期最高,原儿茶酸和儿茶素含量在萌发期最高;通过氯仿提取、HPLC法测定锁阳熊果酸含量,其含量在冬藏期最高。按照相同的提取方法和测定方法研究七个产地(大靖、古浪、金塔、阿拉善左旗、瓜州、南湖和民勤)锁阳七种化合物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靖多糖含量最高,其次为南湖和民勤;熊果酸、鞣质和没食子酸含量在阿拉善左旗最高;儿茶素和原儿茶酸含量在南湖最高;总黄酮含量在瓜州地区最高。而这七种活性成分含量在古浪和金塔和民勤地区普遍较低,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地区主要为阿拉善左旗、南湖和大靖。经过分析锁阳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数据,发现从15株健康锁阳植物400个组织块中成功分离共鉴定出91株内生真菌,其中包括29个代表菌株,其同源性≥97%。通过对内生真菌各个种属数量的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发育期内生真菌的物种丰度存在明显差异。从中选出5个优势菌株进行研究,分别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土赤壳属(Ilyonectria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和毛束霉属(Trichurus spp.)。通过Pearson相关性软件考察优势菌株与锁阳五个发育期七种活性成分积累规律之间的相关性发现,镰孢菌属与熊果酸含量的积累呈高度相关性(p<0.05),青霉属与多糖成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内生真菌与化合物的积累存在某种指引关系,通过彼此之间的互作,某些内生真菌可能会促进或抑制锁阳活性成分的积累。本研究系统全面的分析锁阳活性成分的积累以及与内生真菌生态演替之间的相关性,为道地药材的采集、市场用药安全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为更深一步研究植物与内生真菌互作机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